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联想笔记本3000g430 央行停发支付牌照催生“倒卖”掮客 居间费3000万元起",主要涉及到联想笔记本3000g430方面的内容,对于移动互联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黄金萍 央行停发支付牌照,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支付牌照转让变成了一桩水涨船高的“壳买卖”。零售、金融类企业对支付牌照的需求最大,它...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黄金萍 央行停发支付牌照,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支付牌照转让变成了一桩水涨船高的“壳买卖”。零售、金融类企业对支付牌照的需求最大,它们与其一年付几千万的手续费,还不如买一个牌照自己做,成本更低。
纯粹的第三方支付并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但它是连接系统生态必不可少的一环。作为市场上最大的两个玩家,腾讯和阿里巴巴已经有成形的商业模式。
薄薄一张打印纸,卖出2.5亿元-4.8亿元不等的价格,这大概是当今最贵的纸了。
这张纸,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颁发给支付企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支付业务许可证》,又被称为“支付牌照”。2011年5月-2015年3月间,央行一共发出了8批共计270张支付牌照,减去因违规被撤销的3张,目前市场上还有267张。
眼下,正是监管层对金融行业展开风险排查、整顿的非常时期。2016年5月2日,支付宝、银联等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牌照五年有效期已到,但央行至今没有给它们“续牌”。同时,新牌照也已暂停发放一年多。
结果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支付牌照转让变成了一桩前所未有的好生意。
“壳王”的新生意
一些企业急着拿牌(照)入场,一些有支付牌照的企业经营得不好,甚至根本就没怎么经营,两者一拍即合。
刘庆还记得他经手的第一张支付牌照成交的情景。
那是2015年底,面谈约在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大堂。买家开着一辆劳斯莱斯到门口,挺着肚腩走进来,原本气场十足,进门后却吓了一跳。他没想到在场的有一群人,除了买卖双方,其余七八个全是中间人(掮客),这些中间人一层接一层,最后通过刘庆的平台,找到了卖家。
面谈一下午后,买卖成交。刘庆说,这一单拿了笔还不错的居间费,事后利益分配也合理,没出什么问题。不过从那以后,他尽量要求买卖双方都是一手信息,“不能搞太多中间人了”。
有了第一张支付牌照的交易经验,刘庆提价了。最初居间费是交易价格的3%,接下来则是一口价——3000万元。同期他开出的主板壳的居间费是5000万元-6000万元,三板壳的居间费是200万元。
自从2015年年底挂出第一张支付牌照转让信息之后,刘庆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一共卖出了4张支付牌照。
在刘庆看来,一些企业急着拿牌(照)入场,一些有支付牌照的企业经营得不好,甚至根本就没怎么经营,两者一拍即合。“其实支付牌照和壳的概念是一样的”。
相比三板壳、主板壳,支付牌照更好卖。“一张牌照出来,七八家在抢,多的时候十多家抢,讨价还价的很少,因为你谈来谈去就会被别人买走了。”刘庆介绍,他卖掉的4张支付牌照,信息挂出来之后大多几天就卖掉了,慢的也就半个月左右。
最近这半年,刘庆明显感觉到支付牌照价格水涨船高。他介绍说,2015年,业务范围仅为网络支付的牌照,一般卖1亿-2亿元,现在报价为2.5亿-3亿元;经营范围为全国,业务范围又是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全牌照”的,2015年的售价为2亿-3亿元,现在则是4亿-4.8亿元。
支付已经不仅仅是支付,而是连接整个系统生态的最重要一环。现在企业拿支付牌照,主要是两个目的:闭环和大数据,支付则是盘活系统生态的基石。
“贵,实在太贵了!”一位上市公司支付业务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一年前他们就已经完成了支付牌照的技术安全检测认证,但在打听了一圈支付牌照价格之后,他们坚定了“再等等”的决心。
2005年开始,以支付宝为首的互联网公司发力网络支付市场,开启了中国电商的繁荣。2010年,央行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要求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必须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接受央行监管。
根据该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是指非金融机构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货币资金转移服务: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央行规定的其他支付服务。其中,网络支付又分为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