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写出洞察人心的“超级”文案,真的有方法",主要涉及到创意方面的内容,对于网站推广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我在一家甲方公司做策划,可是很多时候都需要写口号、正文形式的文案,这也是很多广告人都会面临的“被全能”现状。然而,一直以来,我都在质疑自己是否适合做这份工作。因...
写A型文案的人,他们并不会过多用形容词,玩弄文字。
● 或是将产品使用前的吸引点描述出来,制造期待,
比如”三毫米的旅程,一颗好葡萄要走十年”——某葡萄酒广告;
● 或是呈现使用中的生动体验,让人更加直观感受,
比如“早8点晚6点,我的1号专列每天接我上下班,风雨无阻”——某房地产广告;
● 或是引用消费者证言,艺术还原使用后带来的影响及变化,
比如“酒驾回家 妻子改嫁”——某公益广告。
然而,绝大多数的企业更倾向于O型文案。
比如“凯缇娅把功能科技与时尚技术的面料特性溶液改进,并坚持每一个环节科学化、标准化,在不断研发改进后,最终完成了五大科学体系”的核心价值延伸“。(某内衣文案)
再比如“智能连接 轻量接入自由大生活”(某钱包文案)。
无不都是从书面语的角度去写,很难让人清晰产品在说什么?说的重点又是什么?而这些文案如书本的文字一样只躺在那张纸上,并不能升华为统一号召,吸引人走进店里购买产品,使用服务。
说了这么多,O型文案比A型文案到底差在哪里?如何优化?我们通过五个对比来做简单解析:
①利用数据,可以很快建立可信性。比如“12名大汉假扮少妇,用情话手抄本骗50多名男子“。但数据不单单是数字,也可以是文字、图表、声音等。
O型文案中:"省钱30%"确实用对了方法,不过点不到位。干巴巴的数值很难让人信服及产生价值联想,”省钱30%到底是省多少钱?打7折吗?还是打3折“一系列的疑问并没有降低选择成本,反而增加了消费者的疑虑。

那么文案如何善用数据取得信任呢?
第一:师出有名,引用权威。比如"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显示,家庭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已经降到48%左右",通过权威的部门或专家寻求信任。
第二:客观个体,反权威。当满大街随便捉一个就自称是专家的互联网时代,通过个体的亲历得出的说法往往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比如前面提到的"12名大汉假扮少妇,用情话手抄本骗50多名男子",罗列个体的数据,可能更加令人深刻。
第三:文字类比,留联想空间。比如A型文案:"一个人也享团购价",在大部分的认知里,团购就等同于便宜,比起光高喊数字更心照不宣。同样"只要半个平米的价格,日韩新马泰都玩了一圈 "也是用了这个方法。
②都是强调后天整形对美的帮助。O型文案是这样写的:"生美+医美=完美",只是将这一观点表达出来,而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咋一看这句话还蛮有哲理和寓意,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耐心花时间去理解你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而相反A型文案:"你唯一需要担心是 该如何跟孩子解释",将后天塑造美丽的信息巧妙地通过对自身影响进行描述,结合全家图生活化地表现出来,既直白又不乏趣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