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放心吧!大公司不会 “窃取” 你的创业想法",主要涉及到方面的内容,对于创业投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创业公司经常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乔布斯、埃隆·马斯克等等)不一开始就使用我们的想法,而是慢慢镇压我们?”与创业公司的资源相比,大公司有充足的资金和人才。然而...
创业公司经常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乔布斯、埃隆·马斯克等等)不一开始就使用我们的想法,而是慢慢镇压我们?”
与创业公司的资源相比,大公司有充足的资金和人才。然而事实上,大公司并非想一开始就击垮创业公司,他们想等创业公司做出有价值的东西之后,再开始进攻。
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1、创新是一场赌注
没有人真正知道你的想法是不是好。只有你在任何阶段的资金充足时,才有可能成为一代枭雄。VC 投资的不是公司,而是市场和人(尤其是 CEO)。他们了解哪些市场比较火爆,他们会尝试投资能成为市场领头羊的独角兽公司。如果市场足够火爆,即使你落后了也不会放弃。
创新项目是 VC 投资组合中的一种,存在很大的风险,很多 VC 只会投 1-5 亿美元。你不可能 “只” 在 2004年 为 Facebook 投资 1000 万美元,这种情况是很少的,你需要有一个广泛的投资组合,这需要很多钱,即便是市场中的带头人在尝试开展新的创新项目时也会犹豫。
这种模式也需要进行 “优胜劣汰”——如果项目资金花完了,但进展不顺利,那么 VC 能做的就是放弃该项目。对于大公司来说,不管是从心理上还是从实际行动上,解散一个表现欠佳的研发团队都会非常艰难。我们常常拿 Google 作为一个反例,Google 常常根据很多规则解散项目,但是即便是 Google 也会比任何 VC 在 Google+ 项目上更有耐心。大公司就像有了幼崽的哺乳动物;VC 就像鱼,他们更冷血(这不是含沙射影),但更有效率。
大公司并不是与一个只有 500 万美元的创业公司进行竞争,它们是在与几十亿的生态系统进行竞争,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创业公司常常会崭露头角的原因。大公司对待新项目无法像 VC 对待投资组合一样,说放弃就放弃。
2、每个人都在规避损失
没有人愿意拆了东墙补西墙。创业公司资金有限,因此不会为了开展新项目而放缓其他项目的进度。通过对比,这种新奇的产品最终能不能走向市场都不确定,还不如投资已经在不断发展的项目。
3、大公司限制较多
每个人都可以说 No, 但是没有人能说 Yes。具体来说,公司 “所有的部门” 都需要达成一致,这里 “所有的部门” 是指分散在全球各地的部门。这是一种固有的现象,中层管理人员更关注他们自己的养老计划,只求安稳。高层管理人员距离市场现实情况太远无法识别哪些人进取心强。底层员工说话没有分量,只是埋头做自己的事情。另一种选择是:离职自己创业。
4、大公司需要大型的项目
从根本上说,所有的大公司都是综合性大企业。当你成为市场的领导者,要想发展就需要开辟新的市场。如果你有几个数十亿的项目,只有大项目才能运转的起来。大公司主要关注大型资金密集型项目——如 Google 街景,这是创业公司很难去抗衡的。
这种做法同时也会影响发展策略。Oracle(甲骨文公司)由数据库公司转型为如今的全套 IT 服务供应商——硬件、软件和服务。人们常常认为 SalesForce 是 CRM 领域的领头人,它以后仍然会是一家 CRM 公司。但如今 SalesForce 是一个平台-服务公司,并向大数据等其他方向发展。它想成为云服务方面的 Oracle。
5、你的项目在大公司眼里并不是创新
1999年,Google 曾想以 100 万美元的价格卖给 Excite 公司,但是 Excite 拒绝了,因为 Excite 认为这个项目实施起来过于简单。有趣的是,事实确实是这样,但是他们再也没有机会收购 Google 了。之后,Excite 倒闭了。
作为大公司的产品经理,很难接受上百个开发者没有解决的问题,被几个极客吃了一包泡面的功夫解决了。所以他们不会选择这样的项目。
6、大公司并不 “大”
大公司有很多部门。每个部门可能都不大。“但是他们还是有很多资源啊。” 没错,但是他们只做自己的事情,他们可能不具备真正需要的技能。
我从 IBM(当时公司有 30 万员工)跳槽到 Sybase(当时有 1500 名员工)时,Sybase(只做数据库)在数据库方面的员工与数量是 IBM(开展了很多项目,包括军用直升机的运送)的两倍,这让我很意外。当我加入创建公司 Illustra(员工不到 80 人)时,公司的网络数据库专家数量比 Informix、Oracle 和 Sybase 的总和还要多,对此我并不感到意外了。
7、时间就是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