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从模拟到数字”:Uber 会杀死自己亲手养活的司机,就像 Netflix 用数字影片杀死 DVD",主要涉及到方面的内容,对于创业投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昨天看到Fred Willson 在博客提出的一个看法很有意思,觉得很有必要分享给大家共同思考探讨。简单点说,这位硅谷 VC 最近注意到了这么一个现象,互联网里...
昨天看到Fred Willson 在博客提出的一个看法很有意思,觉得很有必要分享给大家共同思考探讨。
简单点说,这位硅谷 VC 最近注意到了这么一个现象,
互联网里存在这样一种企业:他们总是先从实体服务出发获得一批用户,再在累计起大规模用户的基础上,将实体服务数字化或者软件化,从而进一步升级了自己的业务,提升行业效率,创造更多价值。同时,这种数字化或者软件化的新服务往往会杀死最开始的实体服务。这个过程,有点像从模拟电路到数字电路的转化。
这样的企业有哪些呢?
Fred Willson 举了两个例子。
1、Netflix
Netflix 一开始是从租赁实体的 DVD 影碟片起家的。尔后,这家公司果断从 DVD 进化到数字影片资源,转身做起了订阅式的在线影片租赁平台。这一步也让 Netflix 成长为一家更有想象力的公司。今天它甚至在自制原创剧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2、Uber
Uber 是一款打车软件,它连接司机和乘客,为双方提供更好的供需匹配关系。理论上,Uber 把自己的业务做得越好,越多人打车,也就会增加越多的司机职位。但与此同时,Uber 还花了大量的精力在无人车上,他们投入了一个巨大的实验室进行自动驾驶方面的研究。Uber 着眼于更加智能化的交通系统上。那是一个不需要司机、车子和机器自动规划好每一条线路、井井有序的未来。
Netflix 把业务从实体 DVD 转型成数字影片,Uber 未来也很有可能把业务从司机转型成无人车。前者是数字化,后者是软件化。但总的来说,都是一种量化世界的表现。
量化世界有什么好处?
我想到前不久在朋友圈刷屏的一篇文章《为什么你招不到程序员,以及软件如何吞噬世界》。文章里面提到,程序和软件的作用在于定义每种单元的行为规范。这种规范被程序确定后会 “忠诚” 的运行,消除了人为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而一旦规范制定完毕,各个单元之间都能通过接口进行协作,优化整个世界的运作。
举例来说,停车场此前由人负责管理车辆进出,人有可能因为收了车主的红包而减免了停车费,一旦用软件替代人,这种情况就不会存在了。更重要的是,当停车场被软件制定了规范后,停车场这个单元还可以和周围的餐馆形成联动,互相转换客流量。因为停车场和餐馆都已经借助软件建立起量化的标准了,有了标准,双方之间就可以进行沟通。
如果世界上的资源和活动都能用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方式存在,并且有序的进行,条理分明,人们显然会有一个更高效、更合理的未来。
大部分互联网企业其实是非常坚信这样一个未来的存在的。比如,Airbnb 相信人类在住宿上有一套更合理的方案,每个人可以根据资源情况出租自己房屋的空闲时段,每个人也都可以按照需求享受别人家房子的空闲时段。再比如,致力于改造农业的 B2B 玩家,大都相信 “田地里的一棵菜能直接高效分配到城市里一个家庭主妇的冰箱里” 这样一个故事。
坚信的人很多。更重要的是怎么一步步拼凑出这样一个未来。
Fred Willson 观察到的那类从实体服务起家、然后将实体服务数字化或者软件化的企业,正好研究出了达成这种未来愿景的一个方法。
这套方法的核心在于,先用人们现阶段习惯的那种方式提供服务,当掌握了大批用户资源后,再一点点的提供更好的新的服务方式,最终让新的服务方式成为主流。
人总是不习惯巨变的,但一点点慢慢喂给他们,可能就有戏了。哪怕这种新的方式甚至会跟旧方式起冲突,甚至需要干掉旧方式(Netflix 里数字影片会对实体 DVD 造成巨大的影响,Uber 想做的无人车也会消除司机这种职业)。
类似 Netflix 和 Uber 这样的企业,还有哪些呢?
我想不出其他太好的例子,能想到的一点是,从实体书到数字阅读时代,理应出现这样一家类似的企业的。但可惜的是,并没有。
如果你有更好的案例或者想法,欢迎与我邮件讨论:suxiaoqiang@36kr.com
原创文章,作者:Retric,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1995.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戳这里告诉我们!”
以上就介绍了“从模拟到数字”:Uber 会杀死自己亲手养活的司机,就像 Netflix 用数字影片杀死 DVD,包括了方面的内容,希望对创业投资有兴趣的朋友有所帮助。
本文网址链接:http://www.codes51.com/article/detail_278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