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野蛮生长 txt 刷单造假、乱象丛生,野蛮生长下的直播还能挺多久?",主要涉及到野蛮生长 txt方面的内容,对于创业投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移动互联网很久没有如此兴奋了。因为直播,投资人、创业者和全民力量都被奇迹般地唤醒,任何人都不想错过这个风口。据说,国内直播平台已经疯涨到几百家。但是与之伴生的是...

移动互联网很久没有如此兴奋了。因为直播,投资人、创业者和全民力量都被奇迹般地唤醒,任何人都不想错过这个风口。据说,国内直播平台已经疯涨到几百家。
但是与之伴生的是行业乱象以及各种姿势的野蛮生长。近日,有媒体曝光当前热门的直播平台“刷单”现象严重,淘宝上明码标价:1块能买1.5万高级粉,38元包上热门等。甚至有业内人士透露,数据优化已经是直播的行规。
这令人担忧。直播对信息传播形态可以说是颠覆性的,未来应用的领域也极为广泛如医疗、教育等。但因为电竞、美女主播等娱乐内容更容易切入,使得这个行业暴涨的同时也充满争议。那么未来呢?一旦行业洗牌阶段来临,那些背后搞小动作的平台该如何求生?潮水褪去,谁会穿着泳衣?
「 刷单助力虚假繁荣 」
在互联网的江湖里,刷单现象一直存在。无论是电商领域、打车领域、微博粉丝的增长、微信阅读量的提升,刷单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如今,刷单风又刮到了直播行业。
7月11日晚间,网红papi酱在百度视频、斗鱼TV、花椒直播、熊猫TV、等8个平台上进行直播“首秀”,近90分钟的直播吸引了超过2000万人在线观看。中国企业家杂志(iceo-com-cn)在《内容无聊、声音汉子……Papi酱直播首秀却超2000万人围观,下一步直播广告?(点击查看)》一文中对这8个直播平台的在线粉丝数量的变化进行了实时监测。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此次直播的8个平台中,一直播和花椒直播等一度有超过400万在线粉丝,但等到当晚直播结束,两家平台的在线人数均有所下降,美拍则不降反升。
papi酱直播自带粉丝无可厚非,证明其吸引流量和资本的功力深厚。但这毕竟是个案,如何留住粉丝才是每个直播平台以及主播的必修课。
在行业盈利压力和竞争焦虑下,刷单就成为直播平台疯狂追逐流量和吸引资本的手段之一。平台通过刷单,好看数据可以提升平台的估值,最终吸引资本的注入。
业内人士曾透露,直播行业大都采取这样的模式:网红经纪公司给直播平台高额充值,官方流水走完之后,再以虚拟物品的形式返还给公司一定比例,然后公司用这些虚拟物品刷自己旗下的签约网红。猎云网创始人靳继雷曝光了直播平台刷单内幕:网红经纪公司大批量向直播平台充值,获得5折优惠。比如花2000万充值4000万,然后把4000万虚拟货币都花在旗下网红账号。4000万的收入同直播平台五五分成,自己又获利2000万。这样,经纪公司捧红了网红,网红账号收获了大量流水,直播平台也获得了大量流水可以给VC一个体面的数据。
由此看来,直播行业的刷单现象,并不是某一方所为,网红经纪公司、直播平台、网红三方均有参与其中。当刷单成为直播平台的普遍现象,整个行业难免会陷入“刷单-好看的数据-高估值-刺激刷单”的恶性循环。
「 刷单以外,乱象丛生 」
事实上,刷单刷粉仅仅是直播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此前曾曝光的阿怡代打、主播欠薪事件等,也随着直播行业热度的提升而备受关注。很多直播网站甚至为观众开辟了给主播“打赏”的通道,而“刷打赏”也成为经纪公司、直播平台和网红之间创造“GDP”的手段。
甚至很多直播平台难逃低俗、色情等内容的原罪。就在本月的12日,文化部采取了措施,查处了26个直播平台,斗鱼、YY、熊猫TV、战旗TV、龙珠直播等多家网络直播平台均在名单之内。
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众多直播平台依然能够得到无数大公司的追捧及资本的青睐,并不亚于最近很火的VR、AR。看看国内大公司对直播的投资布局:腾讯先是争夺YY未果,后又投资斗鱼,最后又推出腾讯直播、企鹅直播、花样直播、NOW直播等;阿里巴巴则在手机淘宝上推出了“淘宝直播”;360收购了花椒等等。
此外,更多公司也越来越多地借力直播这种形式,把它作为产品和公司的一种宣传和推广渠道。比如此前小米Max发布会就采用直播互动的形式。据业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知的116个直播APP当中有108个获得融资。
「 缘何备受资本青睐? 」
一轮又一轮资本的接踵而至,直播的阵地被迅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