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源码.NET源码PHP源码JSP源码JAVA源码DELPHI源码PB源码VC源码VB源码Android源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工程 >> 轻松学会分布式事务算法

轻松学会分布式事务算法(3/7)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16-03-11     关键词: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轻松学会分布式事务算法",主要涉及到方面的内容,对于软件工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当我们在生产线上用一台服务器来提供数据服务的时候,我会遇到如下的两个问题:1)一台服务器的性能不足以提供足够的能力服务于所有的网络请求。2)我们总是害怕我们的这...

  • 如果所有的参与者都回应“可以提交”,那么,协调者向所有的参与者发送“正式提交”的命令。参与者完成正式提交,并释放所有资源,然后回应“完成”,协调者收集各结点的“完成”回应后结束这个Global Transaction。
  • 如果有一个参与者回应“拒绝提交”,那么,协调者向所有的参与者发送“回滚操作”,并释放所有资源,然后回应“回滚完成”,协调者收集各结点的“回滚”回应后,取消这个Global Transaction。

我们可以看到,2PC说白了就是第一阶段做Vote,第二阶段做决定的一个算法,也可以看到2PC这个事是强一致性的算法。在前面我们讨论过Master-Slave的强一致性策略,和2PC有点相似,只不过2PC更为保守一些——先尝试再提交。 2PC用的是比较多的,在一些系统设计中,会串联一系列的调用,比如:A -> B -> C -> D,每一步都会分配一些资源或改写一些数据。比如我们B2C网上购物的下单操作在后台会有一系列的流程需要做。如果我们一步一步地做,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某一步做不下去了,那么前面每一次所分配的资源需要做反向操作把他们都回收掉,所以,操作起来比较复杂。现在很多处理流程(Workflow)都会借鉴2PC这个算法,使用 try -> confirm的流程来确保整个流程的能够成功完成。 举个通俗的例子,西方教堂结婚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桥段:

1)牧师分别问新郎和新娘:你是否愿意……不管生老病死……(询问阶段)

2)当新郎和新娘都回答愿意后(锁定一生的资源),牧师就会说:我宣布你们……(事务提交)

这是多么经典的一个两阶段提交的事务处理。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些问题, A)其中一个是同步阻塞操作,这个事情必然会非常大地影响性能。 B)另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在TimeOut上,比如,

1)如果第一阶段中,参与者没有收到询问请求,或是参与者的回应没有到达协调者。那么,需要协调者做超时处理,一旦超时,可以当作失败,也可以重试。

2)如果第二阶段中,正式提交发出后,如果有的参与者没有收到,或是参与者提交/回滚后的确认信息没有返回,一旦参与者的回应超时,要么重试,要么把那个参与者标记为问题结点剔除整个集群,这样可以保证服务结点都是数据一致性的。

3)糟糕的情况是,第二阶段中,如果参与者收不到协调者的commit/fallback指令,参与者将处于“状态未知”阶段,参与者完全不知道要怎么办,比如:如果所有的参与者完成第一阶段的回复后(可能全部yes,可能全部no,可能部分yes部分no),如果协调者在这个时候挂掉了。那么所有的结点完全不知道怎么办(问别的参与者都不行)。为了一致性,要么死等协调者,要么重发第一阶段的yes/no命令。

两段提交最大的问题就是第3)项,如果第一阶段完成后,参与者在第二阶没有收到决策,那么数据结点会进入“不知所措”的状态,这个状态会block住整个事务。也就是说,协调者Coordinator对于事务的完成非常重要,Coordinator的可用性是个关键。 因些,我们引入三段提交,三段提交在Wikipedia上的描述如下,他把二段提交的第一个段break成了两段:询问,然后再锁资源。最后真正提交。三段提交的示意图如下:

三段提交的核心理念是:在询问的时候并不锁定资源,除非所有人都同意了,才开始锁资源。

理论上来说,如果第一阶段所有的结点返回成功,那么有理由相信成功提交的概率很大。这样一来,可以降低参与者Cohorts的状态未知的概率。也就是说,一旦参与者收到了PreCommit,意味他知道大家其实都同意修改了。这一点很重要。下面我们来看一下3PC的状态迁移图:(注意图中的虚线,那些F,T是Failuer或Timeout,其中的:状态含义是 q – Query,a – Abort,w – Wait,p – PreCommit,c – Commit)

相关图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