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炖煮过度的肉易致癌 4种吃法吃不得",主要涉及到不得方面的内容,对于养生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肉来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毕竟素食主义者还是极少一部分人,所以肉类是大众餐桌上必备的食品。但是关于吃肉,还是有几个禁忌的。 炖煮过度的肉易致癌 4种吃法吃不得炖...
肉来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毕竟素食主义者还是极少一部分人,所以肉类是大众餐桌上必备的食品。但是关于吃肉,还是有几个禁忌的。

炖煮过度的肉易致癌 4种吃法吃不得
炖煮过度的肉易致癌:
1、炖煮过度的肉易致癌
无论吃什么肉,人们都感到炖煮得越烂越好。于是,高压锅便应运而生,用它来炖排骨等,十几分钟的时间,连骨头都变得软绵绵的。
但是,在200℃~300℃的温度下,肉类食物中的氨基酸、肌酸肝、糖和无害化合物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芳族胺基,这些由食物衍生的芳族胺基含有12种化合物,其中9种有致癌作用。
当代生活中,工业污染对人体致癌影响占50%,而饮食的影响占35%。以前我们低估了食物中的有毒化学物致癌这一因素。在芳族胺基化合物问题没有完全搞清之前,不要吃过度烧煮的肉。最好的方法是用微波炉烧肉,然后倒掉有许多化合物的肉汤,这样就可以避免芳族胺基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
2、腌肉煎炸产生大量亚硝酸盐
咸肉含硝,油炸油煎后,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基砒咯烷。因此食用咸鱼、咸肉、香肠、火腿等食品时,忌煎炸。正确的食用方法是:把咸肉、香肠、火腿等食品煮熟蒸透,使亚硝胺随水蒸气挥发。同时,烧制咸熏食物时最好加些米醋,因为醋有分解亚硝酸盐的作用,而且能杀菌。
3、吃过多瘦肉易长斑
有些人认为吃肥肉会发胖,吃瘦肉既不会发胖又能保证营养的摄入,就大吃瘦肉。事实上,多吃瘦肉未必就好。瘦肉中的蛋氨酸含量较高,蛋氨酸在某种酶的催化下可变为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过多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动物实验表明,同型半胱氨酸会直接损害动物内皮细胞,形成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因此,吃瘦肉要适量,并非多多益善。
4、勿用热水浸猪肉
刚买回来的猪肉总要用人热水浸泡一下,说是怕猪肉不太卫生,在市场又有苍蝇等东西爬过也说不定。后来才知道,用热水浸泡猪肉会使猪肉失去很多营养成分。因为在猪肉里,含有大量的的凝固点是15℃~16℃低温肌溶蛋白,极易溶于水,用热水一泡,可能就已经溶解流失了。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不要用热水浸泡或者冲洗猪肉,而应用凉水快速冲洗干净,煮的时候煮熟煮透即可。
如何健康吃肉
肉类是我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营养丰富,也是现今很多年轻人热爱吃的食物,他们自诩“食肉兽”,无肉不欢。但是,又有很多人由于不懂科学吃肉,吃出了肥胖甚至脂肪肝、三脂高等疾玻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吃肉,做个健康的食肉兽呢?
1、吃肉太多,伤“心”伤“脑”
科学研究发现,早期的人类只吃蔬果而不吃肉类。直到后冰河时期,人类所需的水果、坚果与蔬菜不敷所需,为了活命,才开始吃死亡动物身上的肉作为补充。但过了冰河时期后,素食品充足了,吃肉的习惯却延续了下来。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都有不少“肉食动物”,汉堡、烤肉、烤鸭、红烧肉———顿顿“无肉不欢”。据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每天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分别为248克和126克,而中国营养学会给出的标准仅为每天50—75克。
其实,中国古代对食肉就颇有争议,《吕氏春秋·重己》中指出,善于养生的人是“不味众珍”的,因为“味众珍由胃充,胃充则大闷,大闷则气不达”。“众珍”主要指游鱼、飞鸟、走兽之类的动物食品,古人认为这类食品吃多了会使脾胃消化功能呆滞,还会影响气血功能的畅达。现在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吃肉过多对人体非常有害:美国每年至少有100万新增心脏病患者,近60万人因此丢掉性命。
2、各种肉类的营养比较
牛肉,最强壮的肉
凡身体虚弱而智力衰退者,吃牛肉最为相宜。牛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但牛肉的肌肉纤维较粗糙不易消化,有很高的胆固醇和脂肪,故不宜多吃。
羊肉,最滋补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