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被捆绑的创意 走出自学摄影构图的误区",主要涉及到摄影构图,学摄影方面的内容,对于摄影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前面谈过怎样自学摄影与后期,索性把构图也谈谈,组成个自学摄影三部曲,希望对自学摄影的朋友有所一点帮助。构图在我看来,与理性生硬的技术关系不是很大,主要还是...

构图,我个人理解就是每个人眼中看待世界的角度。比如说西湖,有人看着就是很平常一个城市公园胡泊而已,有人却看着诗情画意,水墨的远山和湖中的荡舟可以如此亲切。其实前类人和后类人都没有错,用理科生逻辑思维去分析西湖,他就是一个城市中的公园胡泊,最多比一般公园胡泊大点,丰富点。但感性的人,对西湖有一种感性文艺上认知的人,那山水就是一幅画,他自然会用看待山水画的眼睛去发现美,自然拍出来和理科生那种逻辑线条画面感是不同的。 至少在画面感上,会有更多的情绪表达与美的角度。 如果没有这个文学修养与积累,把西湖拍的万紫千红,霓虹灯下醉生梦死的感觉,那就不是西湖,因为西湖早在上千年的文人墨客熏染下,成了一种文化符号。浓妆淡抹总相宜,淡雅的风格是苏轼当年在规划西湖已经定了格局的美。我到过西湖二十余次,看过雪湖,雨湖,晨湖,以及她的四季轮回,却还是总觉得没有看懂西湖。

所以,我理解的构图,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你举起相机之前的事情。举起相机之前是感性的,举起相机之后,怎么拍才是夹杂了理性的技术理论应用。这点学习一定要分开,如果总是满脑子理性的数据与理论去构图,先不说拍的美不美,至少作品少了几许”人味“,当然,这个”人味“是调侃的说法,意思就是少了一种性情之美在里面,既然是逻辑理论,那是可以模仿的,就是工业标准一样,谁都可以去模仿出来,那就不用去谈构图,直接找和别人一样角度克隆拷贝就好了。 构图之所以是摄影之美的精髓,最大的魅力是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我可以从你的眼里发现另外一个我所看不到的世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对系统的学习构图的建议
庄子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世间万物,在你上班图中,在你家里小区树下,甚至地上摆放几个石头,都是可以训练一种线条审美的能力的,如果过分局限于一张图上去分析,未免太束缚了眼界。所谓构图学习与训练,就是从纷乱的世界元素中重新有序的组合你眼里的世界。

一谈系统学习,很多影友就会理解为应该有类似一二三四那样的条款,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就如手把手教写字一样,我个人理解的系统学习只是一个学习的方法,思路,而不是手把手去临摹什么。文字分享大概也只能去谈方法与思路。我个人分享点十来年摄影学习下来对于构图学习与养成一点看法,仅供部分影友参考。
1、多从美术作品中寻求灵感与创意,摄影与绘画本源一家,没有必要把眼睛一直盯着摄影界而看不到其他艺术形式。美术作品不仅仅要看西方的,也要学会欣赏东方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才好。 西方画处印象派之外,早起更多注重的写实,凹凸感较强,符合光影逻辑以及营造的空间感。而东方画,特别是宋之后的文人画,更多的写意线条之上的简约美,也是很符合摄影构图的”减法“美学的。看的多了,自然而然的看待世界的情绪与眼光会有所不同,再拍出的作品也自然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