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G支持的蒙板
SVG支持多种蒙板特效,使用这些特性,我们可以做出很多很炫的效果。至于中文中把mask叫做"蒙板"还是"遮罩"就不去区分了,这里都叫做蒙板吧。
SVG支持的蒙板类型:
1. 裁剪路径(cliping path)
裁剪路径是由path, text或者基本图形组成的图形。所有在裁剪路径内的图形都可见,所有在裁剪路径外的图形都不可见。
2. 遮罩/蒙板(mask)
蒙板是一种容器,它定义了一组图形并将它们作为半透明的媒介,可以用来组合前景对象和背景。
裁剪路径和其他的蒙板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裁剪路径是1位蒙板,也就是说裁剪路径覆盖的对象要么就是全透明(可见的,位于裁剪路径内部),要么就是全不透明(不可见,位于裁剪路径外部)。而蒙板可以指定不同位置的透明度。
视窗的裁剪路径 - overflow和clip属性
HTML元素的overflow属性和clip属性共同设置了该元素对内容的剪裁行为。同样的,在SVG中,这2个属性还可以使用。
overflow = visible | hidden | scroll | auto | inherit
overflow属性定义了当元素的内容超过元素的边框的时候采取的行为。
这个属性可以用于能创建新视窗的元素(svg,symbol,image,foreignObject),pattern和marker元素。这个属性的取值含义如下:
visible:显示所有内容,即使是内容已经在元素的边框外边,这个是默认值。
hidden:隐藏超出裁剪路径的内容。裁剪路径由clip属性指定。
scroll:采用滚动条的形式,呈现超出的内容。
auto:采用浏览器定义的行为,这个似乎不太可靠。
这个属性和CSS2中的同名属性基本相同,只不过在SVG中,有一些不同的处理过程:
1.overflow属性对于除了创建新视窗的元素(svg,symbol,image,foreignObject),pattern和marker元素外的元素都没有效果。
2.裁剪路径与视窗是对应的,创建了新的视窗,就创建了新的裁剪路径。默认的裁剪路径就是视窗边界。
clip =
clip属性用于设置当前视窗的裁剪路径。
这个属性可以用于能创建新视窗的元素(svg,symbol,image,foreignObject),pattern和marker元素。这个属性和CSS2中同名属性有一样的参数。auto代表裁剪路径与视窗边框是一致的。当使用图形作为参数时(设置裁剪矩形的top,right,bottom和left的值), 可以使用用户坐标值(即不带单位的坐标)。例如: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P { clip: rect(5px, 10px, 10px, 5px); }
这里注意,默认情况下(overflow和clip都取默认值),裁剪路径是与视窗的边框是一致的。当设置了viewBox和preserveAspectRatio以后,通常也需要把clip裁剪路径的四边映射成viewBox的四边,这样才能保证某些显示效果还是一样的(当然如果都是默认值,就不用设了)。
对象的裁剪路径 - clipPath元素
裁剪路径使用clipPath元素定义,然后使用clip-path属性引用。
clipPath可以包含path元素,text元素,基本的图形元素(circle等)和use元素。如果是use元素,则它必须是直接引用path,text或者基本图形元素,不能引用的是其他的元素。
注意裁剪路径只是一位的遮罩层,该路径是包含的所有的元素的并集。在这个集合中的对象就可以显示,不在这个范围内的对象就不显示。具体判定点在不在范围内的算法由"clip-rule"属性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