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mson 觉得,这是无法容忍的一件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呢,开发无人驾驶汽车,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Google 家的“豆荚”车没有刹车和方向盘,只有行驶(Go)、缓速停止(please slow down and stop)及立即停止(stop pretty quickly)这三个按键,对乘客而言非常方便;另外,车顶上还有个长得像警报器的泡泡,里面含有激光扫描仪,可以帮助车辆看清障碍。
——待在这种车里,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Chris Urmson 还说了:
rather than try and enforce rules on people while they’re in the vehicle, let’s allow them to do what they want and remove the need to drive.
与其限制人们在车里做什么,不如让他们放心大胆去做。(意译)
但是,现实情况真的有那么好吗?事实上,Google 面临的挑战还真不少。
Google:无人驾驶汽车在安全性上受到质疑
为了将无人驾驶汽车项目付诸实践,Larry Page 在 2007 年特意请来了人工智能专家 Sebastian Thrun,说服其离开斯坦福加入 Google。
而 Google 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的正式推出则是从 2009 年开始。在这期间他们进行了无数次测试,到今天为止,已经跑过了 110 多万公里的路程,当然,也遭遇到了不少问题。
据了解,自 2009 年以来,Google 无人驾驶汽车共发生 16 起轻微事故(其中有 12 起是因为被追尾),事故率远远高于全美平均水平。
对此,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团队主管 Nathaniel Fairfield 的看法是:
我们的汽车确实不够稳健,但所有这些事故发生时它们的表现都是正常的。
(Nathaniel Fairfield)
另一方面,Google 认为,全美每年可能有 500 万起事故没有上报,数据并不精准,拿来比较就更不可靠了。
不过,除了安全性以外,Google 还面临着另外的挑战——缺乏厂商的技术支持。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会对自家开发出的“豆荚”车感到如此兴奋,倒也情有可原。
从与汽车制造商合作到选择“单干”
在制造无人驾驶汽车这方面,Google 除了庞大的数据支持,其他方面的优势真不多,尤其是和那些专业的汽车制造商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