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文/邓晓蕾): 赚钱,是企业生存的“王道”,永续,扮演着关键的力量。在“互联网+”与新常态的新形势下,国内企业已不在仅仅关注于传统的IT系统和数据中心的灾备问题,而是开始从业务服务的角度开始全方位的思考业务连续性问题,不仅仅是停留在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概念层面,而是开始研究如何将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由此扩展出业务连续性的全方位服务,并在业务连续性整个服务链上开发出各种新的技术和工具,甚至产生新的专业服务类型,从而创造出新的商机。
日前,国际灾难恢复(中国)协会(DRI China)在北京召开。就“互联网+”经济模式下,业务连续性管理如何为企业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展开讨论。如何面对客户、用户的需求?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大中华区首席架构师苏卓在现场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世界瞬息万变,业务连续性的格局如此。他从三个角度来分析,第一灾备投入成本少;第二,企业在大规模发展的时候,必然越来越重视BCP,面临用户、市场的压力;第三,从监管层面,保证用户的利益。
他认为,业务随着面向客户的应用和访问方法越来越多地基于云而构建,对具有可用性的企业混合 IT 的需求日益增加(如移动应用、Web 覆盖面等)。业务连续不仅仅是灾备,当前市场的能量以及对“业务永续”的期望正在改变我们的业务运营方式,这就需要转型为企业混合IT模式。
苏卓解释,当前市场面临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安全性,到2015年,75%的移动应用将无法通过基本的安全测试。第二,云,到2020年,55%的CIO将在云中寻找其全部关键应用。第三,分析,每天会产生25亿GB的新数据。2015年,全球将有约10000亿的互联对象和设备会生成数据。第四,移动,到2100年,超过1800亿的设备将会永久地或间歇地互联。第五,社交商务,8%的最终用户完全满意IT部门对其需求和要求的响应。
在他看来,当前,随着世界越来越互联互通,对“业务永续”企业的需求已变得前所未有的明显。“业务永续”的需求随着云计算、分析、移动和安全的发展日益增加。在此大环境下,许多企业意识到业务连续性管理所关注的各种风险问题(例如频发性、多样性、关联性、易变性等等)在日益增加。
许多调查机构也有数据来支撑其观点。据Gartner分析,42% 的 CIO 认为他们当前的 IT 部门缺乏响应复杂数字业务布局所需的关键技能和功能。因此,70% 的 CIO 预计,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里,他们将革新技术和外包合作关系。
FORRESTER调查显示,希望采用基于云的方法提供恢复站点的企业数量增加了 3 倍多。
IDC根据多个行业的财富 1000 强企业的调查发现,关键应用故障每小时的平均成本在 500,000 美元到 100 万美元之间。
对此他认为,企业业务运营部门快速适应并响应内部或外部动态变化(机会、需求、业务中断和威胁)的能力。需具备综合风险管理,业务连续性,运营可用性,灾难恢复及灾难恢复即服务,设施和数据中心管理。
企业业务永续需要不停的演练吗?演练需要哪些用力?在那些情景下演练?苏卓认为,需要在法律法规上提出基准,从而保护监管对象;互联网架构对用户做出承诺;对于大型用户,需要多活模式的自动化,有历史的积淀而去增强架构。因为,测试模型本来就不是穷举的,这需要多数据中心,多活去承担不同业务,而不是传统的主备演练的方式去校验强壮性,这是一个大趋势。
他介绍了,企业业务永续的灾备架构经过传统主备模式、灾备增值建设模式、双多活灾备模式、灾备云模式四个阶段的演进。苏卓表示,根据不同技术特征与要求,IBM均可服务客户提供端到端的灾备解决方案。
在准备阶段,IBM提供业务连续性与灾备咨询服务,对业务和IT风险进行优先排序,制定应对风险所需的战略及设计方案。在业务连续性数据中心阶段,IBM提供IT设施服务,对业务连续性数据数据中心所需的咨询与服务。在灾难恢复时,IBM基础架构灾难恢复服务消除业务中断对IT及员工的影响。保护 IBM业务连续性与灾备托管服务,通过近乎于零的恢复时间,实现工作量平衡与系统保护。业务永续, IBM高可用性服务实施高可用性与连续可用性所需的咨询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