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导游词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5/12/1 8:40:25

  下面请大家随我进园参观。

  广场中间第三层平台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型烈士群雕像,这是建国以来国内最大型的花岗岩雕像之一。

  这里是三面环山的谷地,原址是北殉难处,是1927年~1937年革命先烈遇难的地,也是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烈士最多的地方。雕像于1980年清明节前落成,像高8·5米,底座3·5,宽14.2米,厚5.6米,由179块花岗石拼接而成,总重量为1374吨。是目前我国同类题材中最大的花岗岩石刻。

  这座气魄雄伟的石雕,塑造了九个革命先烈就义前忠贞不去的形象,他们横眉冷对敌人的刀枪,表

  现出革命者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塑像以上实下虚的手法,着重刻划先烈们的面部神态,细腻地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神态:工、农、党员怒目圆睁,宁死不屈;女共产党员平静自若,临危不俱。虽然神态各异,但是那种大义凛然、“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革命豪情却是一致的。群雕下部虚刻,刀法粗犷,着力表现了烈士崇高伟岸的形象和坚定不移的革命立场。这座群雕是全国各地雕刻家集体创作的成果,得到过着名艺术大师刘开渠、王朝闻等亲自指导。

  其中有党的工作者、工人、战士、农民、学者、学生、报童等,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烈士就义前的光辉形象。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

  由群雕像东、西循路南上即为雨花台主峰。主峰纪念碑就巍然耸立在这里。原来的雨花台革命烈

  士纪念碑立于1950年,正面是毛泽东同志亲题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金字,题字上是一颗红色五角星。背后勒有南京市政府的立碑纪言。碑下是圆形的祭台,四周围以铁链。现在我们看到的是

  1987年新建的纪念碑。碑高42.3米,隐含着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的日期,它由东南大学齐康教授综合全国各地578个草案后定稿的。

  碑身正面镌刻有邓小平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镏金大字,背面是由武中奇书写的江苏省及南京市政府所立的铭文。碑额综合表现了火炬、旗帜和鼎三种形象。(面试网 www.mian4.net)

  大家请看碑前的这座高5.5米的青铜塑像,他象征着众多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表现了革命者的坚贞不屈和追求自由的信念。

  在纪念碑广场中间有三个巨形的石雕花圈,这些花圈同时也是地下展厅的采光天窗。花环两则各有五具象征性的石棺,石棺上都雕刻着花圈,以表人们永远纪念之意。平台前端是两尊仿古

  纪念鼎。现在的纪念碑是可以登临的塔碑。从地下展厅的入口可以乘电梯登上碑顶观景厅,从大厅四周的窗户可眺望周围景色。

  请大家随我去第一层平台

  【碑廊】

  现在大家看到东西两侧护墙内的碑廊,在东侧墙上镌刻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在西侧墙上的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碑刻全长144米,共由180块黑色花岗岩石碑组成,正文累计47043个字,由赵朴初、萧娴、武中奇等36位着名书法家题写。

  【荷花池】

  我们由此继续向南参观,首先映入眼帘的这个长方形水池就叫荷花池,池的北面是《国际歌》碑,上部刻着国际歌的五线曲谱和三段汉语歌词全文。下部分别用汉、壮、蒙古、维吾尔、藏五种民族文字镌刻着《国际歌》歌词全文。在荷花池南面,立有《国歌》碑,其模式与国际歌碑相同。

  荷花池南端两侧有两座相对男女塑像,一位战士手握钢枪肃立哀悼,一位少女扶手胸前,低头默哀,他们神情严肃,目光柔和,表现了青年一代对先烈的无限追念。

  雨花桥,又叫梅韵桥,横跨原山洼间的水塘。桥栏是传统的长凳形式,可供小憩。栏前数十块倾斜的装饰板,上刻园环和梅花图案。梅花自古就因其傲骨凌霜雪而成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在这里更象征着革命先烈的高贵品质。现在,梅花已成为南京市的市花。

  【烈士纪念馆】

  我们继续向南走,经过雨花桥,就来到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它是由着名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设计的,于1984年动工建造,1988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馆体呈"凹"字形,东西长94米,南北进深49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正中为一重檐主堡,高26米。是一座具有传统民族风格的大型建筑。主体建筑有两层。上有三座锥形堡垛。墙用浅色花岗岩贴面,堡顶屋面覆以乳白色琉璃瓦。它与四周的苍松翠柏相映,宁静典雅,浩气凛然。

上一篇岳阳楼英文导游词
下一篇导游词开场白
相关文章
《雨花台导游词》由码蚁之家搜集整理于网络,
联系邮箱:mxgf168#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