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 人的思维水平是由其包括非智力因素思维品质所决定的!根据智力心理学的前沿观点,改善一个人的思维品质最主要的就是提高其元认知水平——亦即形成一种根据自身认知特点自觉调整控制思维过程、认知策略思维习惯

更通俗地说,就是养成一种自觉思维——在掌握了一定认知策略与自身认知特点的前提上,经常自觉地对自己思维的状况本身进行“反思”——监控与调整,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下意识按照思维认知规律与自身认知特点进行思维的习惯!
我个人尝试了一下,感觉这种训练方式确实有用,不过必须要持之以恒,且注意力一定要集中!下边是我对自身整体思维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反思及改进的一次实例:(因为在进行该项训练时,我当时正在研读认知心理学、智力开发一类的专着,因此在文字中学究气与术语稍多了一点,不过相对而言,这样在概念表达上也往往更为准确。因此也就不作修改,全文录下)

目前思维中存在的问题
一、 在记忆方面的问题:
1、由于对初始信息、事物本身观察的不深刻、不全面以及记忆的不准确、不深刻,造成在思维过程中常出现思维前提、已有判断、信息被遗忘或掌握不确切的情况,导致进一步地分析、推理无法有效展开!
2、在平时学习中,由于未能将各种信息、知识分门别类、有序地加以储存(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也没有经常性地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地整理,导致知识记忆的不牢固,知识储存的相对无序,这就造成了在具体思维过程中所需的问题信息、背景知识不能被迅速检索、有效地激活运用,导致了思维的不畅与经常卡壳的后果。
二、在思维的程序与策略方面的问题:
某些思维的程序化策略掌握得不够熟练,其种类与数量也不够。具体表现在:
1、对某些思维的程序化策略的掌握还远未达到"内在化"的程度:当问题超出经验思维的有效范围,直觉思维偏差或丧失方向时,相关的程序化思维不能迅速被激活,甚至压根就没有学习过相关问题情境的问题解决策略,无法自觉有效地指导思维找到新的方向,造成思维卡壳、断线!
2、对数学、逻辑等思维工具掌握不熟练。只能较直接、经验地分析问题,不善于将其转换为数学、逻辑形式加以考察,造成很多问题因无法抽象、简化而难于解决;很多问题也因无法量化、具体化,导致难以比较分析而不能有效解决。

 首先说,看懂别人的逻辑和产出自己的逻辑是不一样的大脑过程。逻辑分析能力固然重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把复杂的东西讲清楚、讲简单、甚至讲得有意思也是相当高深的学问。
   有鉴于此,便现在开篇提出本文纲要:
   日常写作(非艺术类写作)要点:
1. 简单
2. 明了
3. 简单明了
4. 能不能把想说的话说清楚说得简单点绕来绕去跳来跳去一句话少加点从句少
    从心理语言学上讲,语句从大脑中产生的过程是这样的:
1. 有一个想法
2. 形成一个表达想法的逻辑(想法中的主动被动、肯定否定,即元素之间的关系)
3. 选择句式
4. 填合适的词
5. 如果你是说出来的话,就是确定发音,如果你是写字的话,就是确定字形或拼写
     大部分写东西写得不太好的人,问题都出在前两步,尤其是第二步。这两步简要说,就是“想好了再说”。你要知道自己想说什么。有很多人在说话和写东西前,自己的逻辑还没理清,你能指望他说出来的东西有逻辑吗?以本文举例,我要表达的想法,就是“写东西要简单明了”这个想法。我很清楚要说什么,才开始动笔,找论据,想结构。
    其次,句式的问题。常常有英文老师说,中文差的人,一般英语也不好,这是有道理的。在学英语的时候,就有一个观点流毒甚深,就是“写东西句式复杂才体现写作水平”。大错特错。写东西的目的是什么?让别人看明白。怎样才能让别人看明白?简单明了。这么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可一写起来就开始想着“我要加分、我要秀语法、我要看起来牛逼”,结果你往往硬加上去的东西,都是生硬、不连贯、脱离了原来句子的本意的。
     我并不是说,只能用简单句,只能“一言以蔽之”,所谓“简单明了”,其实是说,在表达完整意义的同时,尽量简洁。句式都是为表达想法服务的,所以,如果你要表达的想法很复杂,就可以考虑用复杂句式,因为这会让你的逻辑层次清晰,关系明确,比如一些固定用法:只要-就(条件假设)、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等。但是,如果你想表达的想法简单,你根本没必要把它变复杂,甚至很多复杂的想法也可以提炼一下,让他们变得简单。这样,你的想法显而易见,你的重点突出,别人就很好理解。参照上面加粗的那句话,是不是重点很突出?如果这句话写成“虽然语言优美是一种艺术,但是简单明了同样也是一种艺术”,是不是就很罗嗦,有点没重点?
     锻炼表达能力,最简单的方法是,复述。你从别的地方看到一个东西,比如你的教科书上的一个知识点、别人的故事、一个精彩的讨论,你看明白了,好,你就讲给别人听,看看能不能把别人也讲明白。这个过程考验到的能力有很多,比如,提炼重点,排列观点的顺序,分清逻辑的层次,等等。复述别人成型、完整、有道理的论述,比自己瞎琢磨说什么要有效得多。学生们可以尝试给别人讲题,一般讲题讲得好的,写东西不会差。另外,经验老道的教师,一般都是能把复杂知识点讲简单的老师,道理也相似。

    更进阶的锻炼方式,个人认为是翻译。在复述的时候,因为是同一种语言(虽然我没明说),所以可以套用别人相似的句法和结构,但在翻译别的语言时,句法和结构就不能套用了。一旦套用,会显得很生硬,很不流畅,而且还有选词的问题也会出现。如果能熟练地将你从外语中读到的东西转换成中文,甚至能把中文流畅地翻译成外文,这不仅说明,你两种语言的运用能力已经很不错了,更说明,你整体语言逻辑的运行已经非常流畅了。
     我个人就经常通过翻译锻炼,平时总要把看英文看来的东西讲给中国同学听,后来又讲给各位知友听,在这个过程中,我确确实实感受到,我的语言逻辑获得了很大提升,连英文写作水平也一年比一年好。我写的大部分知乎答案,其来源都是英文(我从来没在中文的环境下学过心理学),能让知友们看懂,并且获得知友们的支持(感谢大家~),说明这种写作原则是有效的,经得起考验的。在工作学习中,我们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灵活使用逻辑。有逻辑思维能力不等于能解决较难的问题,仅就逻辑而言,有使用技巧问题。何来?熟能生巧。学数学可知,解题多了,你就知道必须出现怎样的情况才能解决问题,可叫数学哲学。总的来说,文科生与理科生差异在此,不在逻辑思维的有无。同时,现实中人们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实际上是思想能力强,并无分文理。而且思想也不是逻辑地得到,而是逻辑地说明。
2、参与辩论。思想在辩论中产生,包括自己和自己辩论。例如关于是主权高于人权还是相反,我认为是保护人权的主权大于人权,不能包括导致国王享用婴儿宴的主权,既必须界定主权,前者有条件成立。导致该认识的原因是有该问题辩论,否则不会去想。
3、坚守常识。其实我很轻松得到关于人权的个人结论,原因是不论大牌专家怎么宏论,我不认同的道理只有一个,我坚守谁都不愿意自己的正当权利被侵犯,除非不得已这样的常识。因为坚守这个常识,就要具体分析主权比如国家保有军队的权利,该权利会在不同情况下要求国民承担不同义务,战时似乎侵犯人权,但这是为每个人安全需要的一种付出,主权必须具有正当性。可见坚守常识及逻辑地得到的结论的重要性。要注意的是,归纳得到的结论不能固守,因为归纳永远是归纳事物的一部分,不可能是全部,它违反部分怎样不等于全部怎样的常识,例如哲学。中国人常常用哲学说明问题,总是从一个一般到另一个一般,所以说而不明,好象不会逻辑思维,谬矣。


4、敢于质疑。包括权威结论和个人结论,如果逻辑上明显解释不通时。

上一页 1 2
上一篇骂人的话不带脏字 超有内涵骂人的句子大全
下一篇性欲强的女相
相关文章
《如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如何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由码蚁之家搜集整理于网络,
联系邮箱:mxgf168#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