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码蚁阅读室]网站首页   源码下载   电子书籍   软件下载   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室 >> 教育学习 >> 记叙文写作 记叙文写作阶梯训练(一)

记叙文写作 记叙文写作阶梯训练(一)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6/7/16 23:52:26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记叙文写作 记叙文写作阶梯训练(一)",主要涉及到记叙文写作方面的内容,对于教育学习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记叙文写作阶梯训练(一)引言作文课很乏味!这是绝大多数同学的共同感受。乏味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作文经历就知道了。 例如,放假前,老师一定会布置一些...

记叙文写作阶梯训练(一)

引言
作文课很乏味!这是绝大多数同学的共同感受。乏味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作文经历就知道了。
例如,放假前,老师一定会布置一些作文的题目。像“快乐寒假”、“说说春节习俗”之类的。我们的寒假快乐吗?不。妈妈帮我报了四个补习班,还有一个钢琴班。整个寒假都是补习、补习再补习,我哪里有什么快乐?春节习俗?家里关于春节的习俗基本已经丧失殆尽,所谓习俗网络上有的是,还用得着我写吗?所以,老师的作文题目我写不出来。还提什么作文兴趣。
为什么会这样?一是老师作文训练的随意性造成的。有这样的镜头:语文抱着讲义在走廊里走,一不小心撞到了墙上,“哎呀!”忽然想起:今天是星期五,要给学生布置作文的呀,写什么题目呢?墙?对,就以“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吧。让大家大礼拜回家写,周一交上来。于是“滥题目”新鲜出炉!
我所说的这个例子,不是生活中的真事儿。我想说的是:有些不负责的老师的作文训练就是这样“忽然想起”的。这样的作文训练,能提起我们的作文兴趣吗?
二是即便不是“忽然想起”,也忽略学生的真实感受,死板地不加变化地紧跟着季节和书本走。
    春天来了,写春;秋天到了,写秋——不管我们心里有没有感受,反正得硬着头皮写就是了。
再不,就是死盯书本,就比如“有家真好”、“母爱无价”、“成长的烦恼”这些题目吧它不一定都适合所有的学生写的。有的同学的家里整天打得乌烟瘴气、鸡飞狗跳的,还“好”个什么?顶多也就是渴望有个好家吧。有的同学连“母爱”是什么滋味根本没有尝过,让他怎么去评价母爱,也许他只能去呼唤母爱;有的同学成长中根本没有烦恼,只有快乐,难道让他“强说愁”?这样的同学当然写不出老师布置的作文。于是,作文的兴趣再一次被扼杀。
亲爱的同学,扼杀我们的作文兴趣的凶手还有很多哪。像什么“作文模式啦”、“作文几步法啦”,更有甚者,有的老师还告诉同学:不会写吗?那就多背几篇文章,到考试的时候稍加改动就可以啦。真是坑人啊。
当然,以上我所说的这些不是普遍现象,但也不在少数。能够回归写作本真,把写作当成“灵魂的燃烧”过程,使写作课真正成为心灵的释放课,那真是少之又少。
种种原因造成了我们的作文只有三个字:“假、大、空”。
所谓“假”,就是为了主题,为了迎合老师或阅卷者的“思想”品味,一味地造假,人物和事件完全失真。什么拾金不昧啦,什么我要抄谁的作业谁批评我啦,什么老师点灯熬油为同学们批改作业啦,妈妈背我上医院啦……别的不说,就说老师批作业,现在有几个老师会回家批改作业的?就算我们都住在老师家附近,能看到夜里老师家的灯亮着,那是她在洗衣服也说不准哪。至于说妈妈“背我上医院”,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地区更是不可能。孩子病了不叫车,那不成了傻妈妈了?(极偏远的地区除外)
所谓“大”,即是为了主题,为了“有意义”,把我们的文章刻意拔高。本来我们的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们身边的人是那样的有血有肉,他们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那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呀。可是为了“有意义”,我们将我们笔下的人物刻意拔高,非得把他写成“需仰视才见”的人物。什么叫“大而无当”?就是大得没有边没有用啦。任何事都有个度,身边英雄可能有,但不会人人都是。
所谓“空”,就是为了主题,为了文采,要么干干巴巴泛泛而叙,要以指手划脚乱评瞎点,要么无病呻吟情感滥觞,要么就是乱七八糟地词语堆砌。因此造成人物没有血肉,道理没有依据,情感没有基础,语言没有章法。
亲爱的同学,您的作文现状是怎样的呢?
如果您能“我手写我心”,想哭能写哭,想笑能写笑,想爱能写爱,想恨能写恨,我们笔下的人物、事件有血有肉有滋有味……那么恭喜您,您是幸福的,您是高手高手高高手。
如果您的心里只有两三个作文的“模板”,一到写作文就把一些枯燥乏味的文字套进你的“模板”里,那么恭喜您,虽然我们已经成了“小八股”了,但如果马上改,您也不会失去对文字的灵性。
如果您写作文时三天只憋出六个字,没办法只有去下载或者去抄别人的,那么恭喜您,您还没被“洗脑”,只要稍加学习,您是最有前途的。
无论是哪一类情况,您一定渴望自己的作品生动感人,您一定希望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那么请随我来,让我们找回写作的本真,体验写作的乐趣。
老师们在作文课上常常用的一个词是“描写”,例如:“要用正确的描写方法”、“要把人物描写得生动形象”等等。可在实际写作训练过程中,却又只注重了“写”而忽略了“描”,因此使我们笔下的人物变得干巴巴毫无生气。“描”,即有描绘的意味。想想绘画,想想摄影,想想影视,是不是利用声、光、色等等要素“描绘”出一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其实,文学创作也常常借用绘画、摄影和影视的手法的。如:工笔、白描、烘托、渲染、勾勒、剪辑等等。
朋友们请记住:“描绘”出的人物才有声有色有形有质有感有味!
因此,我想告诉大家,人物描写的本真是什么?是描绘。
我们今天要做的事就是:学会“描绘”人物。
我们先来看看文学大师是怎样“描绘”人物的。
(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琳娜》
小孩坐在床上,他的睡衣没有扣上,他的小身体向后弯着,伸着懒腰,打着呵欠.在他的嘴唇闭上的那一瞬间,嘴角上露出一种幸福的睡意朦胧的微笑,带着那微笑,他又慢慢地舒畅地躺倒下去了.
这段文字写的是安娜回到丈夫那里去看望自己的孩子时,走到孩子卧室的门口看到的情形。描写的多么好啊!一个小婴儿睡觉的情形,在作家的笔下,简直就是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是那么生动,那么血肉饱满!同学们,看了这段文字,我们的心里有没有一种暖暖的感觉,婴儿特有的甜美和安祥是不是让我们的心也跟着柔软起来,甜蜜起来?如果这个孩子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一定会忍不住要抱一抱他,亲一亲他。
大师用了什么生动华丽的词藻了吗?没有。他描写了这个孩子长得是如何俊美了吗?也没有。那么普通的词句,在大师的笔下却创造出如此牵动人心的意境氛围。这就是“描绘”的效果。
我们再来回忆一下中学课本里朱自清的《背影》。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写自己北上读书,父亲在百忙中渡江相送到车站,在车站把一切都安排、叮咛妥贴后,本可以回去了,却突然想到要买几个桔子给儿子在路上吃。到这里.作者以朴素的手法描绘了他当时看到的一幅画面: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抱,蹒跚地走到铁道旁,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
脚再向上缩.他把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多数读过这篇散文的人,过了许久许久.往往记不得文章里抒情的言语,甚至忘记了情节,然而,总会牢牢地记住那个蹒跚、肥胖、笨重吃力的背影。而且.在生活中,每当自己经历或是看到别家父子情深的场景时,往住很自然地会想到那个背影。
我们看,一个细节描绘的形象画面,就成了一部作品中打动人心的第一重要的元素。这,就是描绘的力量!
欣赏完了文学大师的文笔,让我们看看究竟怎样“描绘”人物。在进入实战之前,我还要啰嗦几句美术的话题。
对于一个初学人物画的学生,教师决不会一开始就让他画人像或人体的,而是先让他画石膏正方体、长方体、锥体、球体,当这个学生掌握了一点造型能力后,就让他画石膏眼睛、石膏鼻子,石膏嘴,石膏耳朵——也就是说、把人的面部分解开来,一项一项地研究它的结构、解剖,一项一项地分开描绘它们。在做完这些单项川练之后,教师才让学生画由单项组合起来的人像、半身像、人体。
我们借鉴美术绘画的作法,也先来一点分解训练。现在我们手中的笔就是画笔或者是刻刀。让我们来做第一次“描绘”训练吧。
第一章 精彩人物是“绘”出来的
第一节  人物描绘的内容
1.1.1 外貌描绘的内容
请参照例句,完成下面的表格(一)。
项目        内容        例句        我来写一写(写一个熟悉的人)
头颅        大小 形状 额头 后脑        钟老师头很大,秃脑门锃亮,那亮度,如果停电了,都不用点蜡烛。       
脸庞        形状、大小、脸色、胖瘦、皮肤质感        她的皮肤光滑而细腻,(质感)然而却胖得滚圆。(形状)像刚醒好的白面团儿。(脸色、质感、形状)       
头发        质感 疏密 形状 颜色        他的头发稀而短,扣在光滑的脑袋上,像鹅卵石上干枯了的苔藓。       
眉毛        形状、颜色 疏密 质感         他粗粗的浓眉怎么看怎么和他的小眼睛不相称。       
眼睛        形状 颜色 明暗 位置         如果单独看呢,他的每只眼睛都还算好看,然而似乎老天爷太不用心,让这两只眼睛离的太远,于是只好把大大的鼻子放在中间,以填补其中的空缺。       
鼻子        形状 颜色 大小 质感 高低        他的鼻子特点就是大,鼻头大,鼻孔大,如果生起气来,鼻翼像能扇起风来。       
嘴        形状 大小 色泽 唇的厚薄        他的嘴大得吓人,如果他张开大嘴一笑,真像个无底洞。       
牙        形状 大小 色泽 位置        他那两颗板牙龇在厚嘴唇外面,一说话还牙缝里直冒白沫儿。       
下颌        大小 形状         他那张大嘴把他的下巴已经挤没有了,加上他脖子上一堆肥肉,人们根本看不到他的下颌。       
脖子        长短 质感
色泽         他长得瘦而长,尤其是那副鸭脖,我都怀疑能不能承受住他头颅的重量。       
耳朵        大小 形状          他的那对招风耳,看起来像西方神话中的精灵。       
总结一下:人物的容貌都写些啥呢?头、头发、脸庞、眉毛、鼻子、嘴、下巴、牙、脖子、耳朵。
外貌描绘还包括其他的内容。
参照例句,完成下面的表格(二)
项目        内容        例句        我来写一写
首饰        名称、特点等        那青年左耳戴了一只大大泛着银光的耳环,让人禁不住想起扒了外带的自行车圈。       
衣着        名称、样式、材料、新旧等        那孩子上身穿了一件破得不像样子的西服,西服大得盖帽住了膝盖。下身光着腿,脚上穿了双开了胶脱了底儿的球鞋。       
身躯        高矮、胖瘦、形状等        那孩子瑟缩着身子,光着的上身骨棱毕现。       
肩臂        宽窄、胖瘦、筋肉等        那男子长大个头儿,宽肩长臂,十分威武。       
腰臀        粗细、大小等        那女人腰和臀一样粗,那一身的肥肉似乎要从她紧绷的裙子里面挣出来。       
手        形状、肤色、质感        那双手真是一双农民的手,干涩、粗糙、骨节粗大,张开来像一把蒲扇。       
腿脚        长短、肤色、大小、形状        他细手细脚,走起路来像站立行走的竹节虫。       
1.2.2 人物神态描绘的内容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前面所讲的人物外貌描写都是静态的。在静态描写中,我们要学会察言观色,不仅要捕捉人物的生理特点,还要写出他的个性,写出他的经历、命运、职业等在他的身上留下的特有的痕迹。
事实上,人物是活的。人物的动态是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的反映。如果不去观察人物细微的言行举止,如果没有写出人物细微而具体的神态及身体动作,我敢断言,您笔下的人物肯定不会生动,更不可能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我看到不少中学生在写人物的作文里,对人物的描写,常常表现出一种或粗糙或概念化或空洞的毛病。不少同学,只能粗略地写出人物的喜怒哀乐。比如:“他高兴极了”,“他难过极了”,“他特别高兴”,“他别提有多难过了”等等。我们从这样简单而空泛的文字中—点也看不出人物高兴或难过时的样子,同时,这样的文字由于过于粗琉和简略,人物情感的复杂和内心的细微变化更难以准确地表达出来。
影视剧为什么会吸引人?因为其中的人物是活灵活现的。即使是照片,也是动感十足,韵味十足的比较吸引人的眼球。动态的面部表情描写就叫作神态描写,动态的身体四肢的描写就叫作动作描写。下面我们要做的事是:描绘出一个“活”的人物来。
要考试了,看看我们的猫小弟在考前几天的有意思的神态吧。
看看,人物的神态该有多么复杂而富于变化呀。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除去用心理活动文字表述外,就是通过人物的神态和举止动态来表现的。可以说,人物的情感、心理有多复杂,人物的神态和身体动态就有多复杂。
其实没有表情也是一种特殊的表情。我们看:
他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整个儿一副麻木相。
他疲乏极了,几乎连做表情的力气也没有了。
我恳求了半天,可那个人的心简直是块铸铁,脸上依然冷漠得无一丝表情。
那么。面部的神态是怎样产生的呢?靠五宫和表情肌的变化。请看下面的例子:
他不屑地歪了歪嘴巴。(嘴巴变形)
他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嘴的动作)
他的你气得扭歪了。(脸庞变形)
那女孩不再哭了,只是一边听着劝,一边不时地抽动着鼻子。(鼻子的动态)
他瞪着一双牛眼,像是要把谁吃了似的。(眼睛的变形)
他极不情愿地瞄了一眼眼前的食物,又写他的作业去了。(目光的变化)
即使就“不屑”这一种态度来讲,如果从神态上来表现,就会有好多种写法。
请看:
他不屑地撇了撇嘴。
他不屑地斜着眼瞅着我。
他不屑地转过头去。
他不屑地别过脸去。
他不屑地从鼻子里哼出一个字:切!
如果我们把这几句话组合起来,来表现一个人的“不屑”结果如何呢?
他不屑地撇了撇嘴,斜着眼瞅着我,然后他别过脸去,从鼻子里哼出一个字:切!
这样的人物神态是不是很生动呢?
好,下面我们就仅以人物的神态变化为例,看看能不能把人物的动态写出来。
请参照例句,完成下面的表格
项目        内容        例句        我来写一写(写一个熟悉的人)
头颅        大小 形状 额头 后脑        他不服,像要决斗的公牛一样勾着头。       
脸庞        形状、大小、脸色、胖瘦、皮肤质感        听了这句话,他的脸拉得老长。       
头发        质感 疏密 形状 颜色        她的一头秀发,像黑缎子一样铺在肩上。       
眉毛        形状、颜色 疏密 质感         他双眉紧锁。       
眼睛        形状 颜色 明暗 位置         他大大的眼睛忽闪着,目光中充满了好奇和疑惑。       
鼻子        形状 颜色 大小 质感 高低        她笑起来十分可爱,尤其是当她偶尔耸动一下她那精巧的小鼻子的时候。       
嘴        形状 大小 色泽 唇的厚薄        他抿住嘴巴,不吭一声。       
牙        形状 大小 色泽 位置        他那两颗板牙龇在厚嘴唇外面,一说话,牙缝里还直冒白沫儿。       
下颌        大小 形状         他吃惊地张大下巴,看样子下颌都要掉下来了。       
脖子        长短 质感
色泽 动态        他似乎是在故意气我,还故意将脖子扭几扭。       
耳朵        大小 形状
颜色         她羞得脸通红,似乎连耳朵尖儿都红了。       
1.1.3、人物形体描绘的内容
当一个人来到您面前,他(或她)给您的第一印象大概是:年龄、相貌、身材、体型、衣着、气质和姿态。这些元素的综合,就是我所指的人物形体。
年龄
您笔下人物的年龄,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他(或她)的准确年龄,一种是估计揣测的年龄,属于这种的,一般用“大概”、“约摸”、“好象”多少岁,或用“小核”、“青年”、“中年”、
“老年”粗略界定。
年龄特征往往也能表现出那个人物的性格、经历和心理。譬如,两个同龄人站在一起,一个给人以老的印象,另一个给人以小的感觉,那为什么呢?性格开朗、朝气蓬勃的人容易使人变得年轻;而性格忧郁、心灰意懒、颓废多愁者很容易使人早生老态。
人生顺利、幸福的人往往显得年轻些;而人生之旅坎坎坷坷、多经磨难常催人老。
有时,一个人在心理上承受不住突然降临的恐惧、忧虑、思念、悲伤或懊悔等,也能使他好像“一下子老了好几岁”;而有时一个人突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令人喜悦的机遇,也能使他好像“一下于年轻了许多。”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个例子:
冰心 《小桔灯》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
这是冰心在《小桔灯》中高度赞扬的那个勇敢、坚强、乐观并给“我”以无尽的鼓舞的小姑娘的外貌。其中“只有八九岁光景”是对小姑娘年龄的交代,其中用意很明显: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子,那么勇敢坚强地照顾着家和自己病重的母亲,又那么乐观地面对眼前的困难和未来的生活,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看,在写人时,有时交代年龄是非常必要的。
再看:
①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
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
②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第①段文字是少年闰土的形象,第②段文字是中年闰土的形象。第①段文字写了闰土的年龄,和后文联系起来,闰土给我们的印象是“小小年纪就那么聪明能干”。第②段文字虽然没有直接写年龄,然而通过文章一开头的“我冒了严寒,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去”这句话,我们能推算出闰土此时的年龄只不过是三四十岁,再看闰土的那又老又病,饱经沧桑外貌的时候,我们会陡然生出一阵怜悯来。
相貌
就是人物面部的长相,前面已经分项练习了,这里不再赘述。
身材和体型
一个人的身材和体型,是能引起别人的兴趣和联想的。比如拿破化和邓小平是那么矮小,然而他们的伟业却与他们的身材和体型形成鲜明的对比。小个子也能成为巨人,这是我们从这两位伟人身上学到的。在日常生活中,身材和体型也是评价一个人外貌的重要标准,年轻人相亲,身材和体型的高矮胖瘦恐怕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身材和体型的特点往往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变化却能够反映出主人公的遭遇、经历、处境甚至性格和心理。
例如:
“二子每天必做的事是缩着头,躬着背,两手插进袖筒儿,慢悠悠地在村里闲逛。”
不管“二子”的身材和体型是高大还是矮小,这段描写中表现出来的是由于他行为的特点,使他的体态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让人觉得他是一个不务正业,生活懒散的人。
在人物遇到了突然的变故,使他产生恐惧、痛苦或喜悦时,往往身体也会跟着发生变化,从而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
鲁迅《药》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了一小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地往下滳。
“刺得老栓缩了一小半”就是老栓身材和体型的变化。这种“矮了一截”的变化,是看到侩子手康大叔的恶相心里产生无比的恐惧所致。
一个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人,走路的姿势往往是低头、含胸的,一个开朗乐观的人,无论何时一般都是挺胸抬头的。
生活安逸的人,生活困窘的人,健康的人,生病的人,年老的人,年轻的人,男人,女人,不同的人身材和体型特点是不同的,这些不同反映着他们的内心和境遇。
衣着
—个人的衣着常能反映出他(或她)的生活境况、心理追求、精神品质和审美观念。经济条件好的人,衣着可能就考究;经济拮据的人,可能无力讲究衣着。经济窘困的人偏要注
重穿戴,这个人可就值得您多加以研究了,说不定这种人会很有写头的呢。
思想较为正统或“守旧”的人,服饰上总能有所反映;思想开放或“解放”型的人,服饰上也总能反映出来。豪爽的人与拘谨的人,严谨的人与不拘小节的人,要面子的人和大大咧咧的人……不同的人穿衣的特点肯定是不同的。
看下面的描写:
(俄)果戈里《死魂灵》    守财奴泼留希金的衣着:
那衣服可更加有意思。要知道他的睡衣究竟是什么底子,只好白费力;袖子和领头都非常龌龊,发着光,好象做长靴的郁筋皮;背后并非拖着两片衣裙,倒是有四片,上面还露出一些棉花团。颈子上也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是腰带,还是绷带呢,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一句话,如果哪位善心的人见到他,一定会施舍给他几个卢布。
    泼留希金是一个极度贪婪又吝啬的农奴主。他家财万贯,但却时时瞪着一双尖利的老鼠眼四处窥视寻找钱财和物品,就连掉在地上的一块破布也不放过;他高级衣物满箱,但却用捡来的破烂衣物把自己装扮成男不男女不女的乞丐相。作者通过对他的外貌和衣着作夸张的描绘,突出了他的贪婪和吝啬的性格。
气质和姿态
气质是指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持点,有的话泼,有的直爽,有的沉静,有的浮躁等等。它是通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以及姿态等综合印象表现出来的。
例如:
老舍《骆驼祥子》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咬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部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就好象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他确乎有点象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骆驼祥于是靠卖苦力为生的入力车工人,健壮的身体是他赖以谋生的基础。作者着重描写他那粗壮的脖子.红扑扑的脸,硬棒的身体和四肢,远远望去,如一颗挺拔的树,坚毅、壮实。

以上介绍了“记叙文写作 记叙文写作阶梯训练(一)”,希望对有需要的网友有所帮助。

本文网址链接:http://www.codes51.com/yd/2730949.html

记叙文写作相关图片

记叙文写作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