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过来人经验!工作五年以上的UI设计师都在干什么?",主要涉及到职业规划,创业方面的内容,对于产品设计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编者按:入行两三年,继续深造、转行还是回家乡?何去何从,不妨听前辈们聊聊他们的现状吧。今天这篇问答,既有奋战一线的华为、腾讯资深设计师,也有图安逸在三线城市工作...
以圈内一位大牛的常年签名作为结尾,与所有设计圈小鲜肉老腊肉们共勉。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写于拍拍网被京东集团宣布关闭的第三天,以此纪念这个为此付出一年心血然而却拯救不了它看不到成果的项目」
The end. thanks:)
@Niconamo
掐指一算,居然工作五年了,第一二年基本什么都不会,就在学基础,做网页设计,后来做系统界面,软件界面,再后来做APP,我做的第一个APP是黑莓的,那时候UI这个名词不像现在那么火,所以充其量当时做的事,在领导眼里算是个干得不错的美工这种。
图安逸,目前在三线城市,一个加班文化出名的互联网公司待着。
没有产品经理,由技术总监附加,没有专职的交互和用研。
(目前国内的二三线城市,都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由UI设计师来充当交互和用研,但是很多UI设计师的产品逻辑思维并不算好,比如我 /(ㄒoㄒ)/~~,程序员也并不理解让设计师理解功能的必要性,多数情况下,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程序员:我要一张图,里面有xxxx,你帮我做下呗~
设计师:。。。。。)
基本做个新产品,技术总监主导,然后我们讨论下,梳理清楚逻辑关系,就要开始赶紧做,多数情况下没有线稿和文案。而线稿的打磨时间也有限,时间就集中视觉效果图上。做完之后赶紧上线,程序前端加班做然后,给用户给领导演示,过一段时间改需求,然后推倒重新开始,周而复始。
大家都知道,对于一个在研发中,又有进度控制的项目来说,即便是自主开发的产品,也不应该不停更改产品需求,显得毫无目的性和规划性。(Marty Cagan 的 《启示录》 中有个前期说明,是很重要的一点)
这种事就让人变得很无奈。
久而久之,也觉得自己存在没什么意义…
会迷茫。
作为设计师,想要话语主导权,真的还挺难的。前端,程序,测试,销售,领导和用户, 都有自己的审美。
曾经有一次,我看到程序和测试在指导前端改已经上线的配色,真是怒从火中烧。找Leader谈这个事,确定产品的审美主导。
经历这件事,我再次明白,当一个UI设计师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心态。
你达到公司的应用能力,是你工作能力合格。其他的,就是你自己的附加值。为自己以后做铺垫。
很多应聘的设计师,话很大,想当产品经理,想有地位和主导话语权。
这些话我也讲过,后来觉得空泛,我就默默闭嘴了。只有真正去做,去了解,才知道到底可适合。
(推荐阅读: Marty Cagan 的 《启示录》 ,当你真正想去做某种自己并不了解的岗位和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前期要做功课,至少要做到了解,才能去有所理解,有所评价,不然,显得很无知。)
可参见:《做自己的主人!聊聊设计师如何掌握主动权》
安之若素地提升自己,耐得住寂寞就好。很多设计师都是想太多,做太少。
无数的人涌入这个行业,沉得住不多。
转行的也大有人在。
跟前面的大大们说的一样,大牛做创业和培训,我们这种小咖就努力培养自己能力吧。
其实做UI设计师,心里面觉得挺干净的,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不忘初心就对了,自己喜欢,收入还行,何乐不为。
UI设计师可以转UX或者UE啊,设计的终极功能永远是 “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尹定邦 《设计学概论》)
缺乏思考的设计,始终是欠缺的。当你从一名只是关注界面美观的视觉设计师转为一名具有产品思维的设计师后,一切都会不同。
这行的大部分人都很努力,而且新东西太多,提高技术,提升审美,不断更迭的新特效等等,要不停的学,虽然累是累,还蛮充实的,有小动力。
我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坚守这个岗位的原因吧。
【过来人亲历经验系列】
前端工程师的职业规划:
《过来人经验!聊聊前端工程师的职业规划》
刚学设计师是否要大量模仿?
《过来人经验!学设计前期是否要大量模仿?》
前端主管如何带队?
《7年实战经验!好的前端主管是如何带队的?》
原文地址:zhihu(已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