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知识大全]网站首页   源码下载   电子书籍   软件下载   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大全 >> 常识 >> 中国古代礼仪常识

中国古代礼仪常识(3/4)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6/5/29 6:37:23     关键词:礼仪常识,古代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礼仪常识",主要涉及到礼仪常识,古代方面的内容,对于常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关于中国古代礼仪常识大全   古代重要场合的礼仪:  一、吉礼  即祭祀之礼,为敬奉神与鬼的典礼,主要有祭天地、祭社稷、祭宗庙等礼仪活动。  二、凶礼  ...

  拜礼中最恭敬的礼节,(3lian.com/zl)上引《白虎通义》“敬之至也”。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于膝前,手不分散,再慢慢伸头到手前地上,动作舒缓。

  孙诒让援引东汉班固《白虎通义 姓名篇》释“稽”字:“必稽首何?敬之至也,头至地。稽,至也。首谓头也。”。郑玄注“稽首”为“拜头至地也”。《荀子》曰“下衡曰稽首”。故而,“稽,至也”非“稽留”之意。

  顿首

  又称“稽颡”、“叩颡”。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于膝前,手不分散,头急遽伸下,以额叩地。顿首(稽颡)表示哀恸之至和特别崇敬之意,用于凶丧非常之事。之后亦演变为请罪之拜。

  空首

  又称“拜手”,简言之称“拜”。施礼者先跪而拱手,再低头到手,与心平。

  东汉郑玄注《周礼》“空首”为“拜头至手,所谓拜首也”。段玉裁解说为:“即跪而拱手,而头俯至于手,与心平,是之谓‘头至手’,《荀子》曰‘平衡曰拜’是也,”

  振动

  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

  吉拜

  就是正拜,男上左,女上右

  凶拜

  服丧三年期内,或丧礼用的礼节,男上右,女上左

  奇拜

  只拜一次,奇做奇数之(JI)

  褒拜

  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

  肃拜

  是女子之拜,有拜字即需跪地,不过不扣头,只是微微低头。比肃拜低一点的,就是“肃”,区别就是,肃不跪。是站立而低头,双手自然下垂。

 古代礼仪之斋戒:

  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基本解释】

  送璧时斋戒。大王亦宜斋戒。赵王乃斋戒五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详细解释】

  1.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整洁身心,以示虔诚。《孟子·离娄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先一日就请老先生到来祠中斋戒一宿,以便行礼。”

  2. 佛教语。指八关斋戒。唐白居易《斋戒》诗:“每因斋戒断荤腥,渐觉尘劳染爱轻。”参见“八关斋”。

  【古代习俗】

  中国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斋是取“齐”的意义),不与妻妾同房,减少娱乐活动(戒是戒除欲望),表示诚心致敬,称为“斋戒”。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荤”在现代意义主要指肉类,通常与代表鱼类海鲜的“腥”字连在一起用,古代则不然。斋戒中的不吃荤,并非吃素食、忌肉食,而是指葱蒜韭姜等有刺激气味的菜。不吃它们,目的在于防止在祭祀或会客时口里发出难闻的气味,造成对神灵、祖先或宾客的不尊敬。

 古代礼仪之生辰八字:

相关图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