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码蚁阅读室]网站首页   源码下载   电子书籍   软件下载   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室 >> 情感人生 >> 关键在于落实心得体会 杨早 : 两代相处之道,关键在于“不评判”

关键在于落实心得体会 杨早 : 两代相处之道,关键在于“不评判”(1/3)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6/7/1 15:24:26     关键词:关键在于落实心得体会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关键在于落实心得体会 杨早 : 两代相处之道,关键在于“不评判”",主要涉及到关键在于落实心得体会方面的内容,对于情感人生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台湾主持人蔡康永凭借《康熙来了》红遍两岸之前,主持过一档小众节目叫《两代电力公司》。写博士论文那阵儿,我靠这节目度过了不少郁闷的时光。节目形态很简单,就是找两拔...

台湾主持人蔡康永凭借《康熙来了》红遍两岸之前,主持过一档小众节目叫《两代电力公司》。写博士论文那阵儿,我靠这节目度过了不少郁闷的时光。

节目形态很简单,就是找两拔人,一拔是四年级、五年级(就是大陆说的50后、60后,民国纪年,你懂的),一拔是七年级(就是80后,那时90后还没浮出来),前一拔主要是明星,好多是现在康熙的嘉宾班底,后一拔都是大学生之类的素人(后来混进娱乐圈好象只有小甜甜)。每一集,两代人面对同一个题目进行辩论。

比较惊悚的、也是影响比较大的一集,是一个七年级小孩子放话说:如果爸妈坐飞机,摔下来,可以赔一千万,怎么选?结果他说:当然选摔飞机啊,一千万嘞,爸妈有什么用?

行,我不用在这儿复述,你也能想象节目现场有多混乱,那孩子多被千夫所指,连同龄人都不挺他……这个节目常常有这种对骂的场面,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几乎每一集都是,下一代说起爸妈,就是一脸不爽,然后就遭到对面一阵痛骂:你们年轻人就是如何如何……比如年轻人说不想服兵役,叔叔伯伯们就一脸激愤地谈起保家卫国的意义……

我觉得这个节目,就是东方家庭两代关系的一种娱乐化的展示。这种公开互斥,或私下腹诽的场景,日复一日(如果住在一起)、年复一年(只是春节团聚)地在大多数家庭上演,想起来就头疼,还无从摆脱。

熊太行师傅(为什么别人都是先生女士,说起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加上师傅二字?)曾在腾讯·大家专栏写了一篇《你对父母的了解还不如那个卖假药的》,很多人夸好。我对这篇文章,表示有保留的欣赏。欣赏,是因为熊师傅论证了理解父母一代心理的重要性,在子一代声音占据主流舆论地位之今日,很有必要;保留,是因为熊师傅举例太轻松,说穿了就是一个“哄”字。看完我跟别人开玩笑说,卖假药的哄老人,他保持着工作心态,当然必须敬业地哄,专业地哄,而谁能一天到晚在自己家里保持工作心态呢?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子女都去卖假药,父母都来买假药,子女天天在家专业哄爸妈,孝亲情怀养生需求业绩考核一箭三雕同时满足,还顺便完成财富代际转移……

以上是玩笑。如熊师傅所言,两代之间的分歧主要是:消费习惯、政治观点、养生与健康和个人问题。但是,家庭矛盾的产生,一般主要不在于“分歧”,而在于分歧之后的“评判”。比如父母希望儿女结婚,儿女认为事业未成火候不到真爱无觅不肯结,这是“分歧”,而接下来父母长吁短叹亲友群聚施压安排相亲甚至参加大型“父母相亲会”,这就变成了一种“家庭意识形态”的伦理压力,不肯结婚的儿女就会有负疚感甚至负罪感。

你看新闻里武汉的方小姐,被奶奶悲情飙泪催婚,虽然后来知道奶奶是与妈妈合谋演戏,但她不会表现出受骗的愤怒,反而表示“她会装作不知道,争取在年底给奶奶一个惊喜”,而这个惊喜就是“应该在奶奶还健康的时候,赶紧找一个还凑合的人结婚”,这就是负疚感所致。自命具有孝顺美德的中华儿女,谁愿意看见老人在祥和幸福的春节还要演悲情苦戏呢?你说这不是“逼”,啥才是“逼”?难道非得上吊抹脖子吗?

所谓“评判”,就是“JUDGE”,我们常在美剧里听见演员大喊“DON’TJUDGEME!”(别评判我!)他们如此激动,可见这是一个忌讳。但在东方悠远的集体主义氛围之中,亲族之间的互相评判似乎不太算一回事。两代之间各方面都有巨大分歧,而随之而来的评判,将两代拖入对立与争执的深渊。

“评判”的心理基础,是我不把你视为独立个体,而是视你为我的一部分,即使是你的个人事务,我也要评个子丑寅卯。评判还只限亲族范围内,若是父子血亲,接下来的便是“干涉”,既然怒其不争,我便越俎代庖,替你决断。从专业、工作到婚姻、子息,东方很多父母都喜欢包办式决定,子女软弱一点倒还好,如果碰上争独立争自由的反传统派,就会酿出很多悲剧。

不要以为我反对“评判”,就只是站在子一代的立场说话。在我们这个社会,子女对父母的“评判”乃至“干涉”,照样俯拾皆是。那些三十好几还呆在父母家里,连哪怕象征性的房租饭费都不肯交的啃老族,我都懒得谴责了。即使是公认的孝顺儿孙,就没有评判与干涉吗?

你帮父母报了个老年旅游团,让他们七天九国欧洲游。可是父母不喜欢同团的人,觉得行程太满太累,对于到处看教堂也兴趣不大,还心疼团费太高,但是说起来是子女一片孝心,只好拼命点头:开心!开心!

你推开家门,发现客厅里又坐了两个推销保健品的,欢声笑语,你怒其不争,连喝带骂,把推销员赶出门去。回过身来着实把爸妈数落了一通。你满心都是为父母好,担心他们受骗上当,有没有考虑他们的颜面?他们想为自己做点主而不可得的挫败感?

关键在于落实心得体会相关图片

关键在于落实心得体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