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拍拍网砸盘,京东为腾讯的烂账付了巨额买单费",主要涉及到方面的内容,对于业界科技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昨日,京东发布15年Q4财报,单季巨亏76亿人民币格外惹眼,京东对此的解释之一是因拍拍网停止运营带来的相关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当初拍拍就是腾讯电商的毒瘤业务,后...

昨日,京东发布15年Q4财报,单季巨亏76亿人民币格外惹眼,京东对此的解释之一是因拍拍网停止运营带来的相关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当初拍拍就是腾讯电商的毒瘤业务,后来一甩手将拍拍与易迅打包卖给了京东,而今天京东为拍拍进行最后一次的巨额买单。
易主未能给新拍拍带来转机,关停是正确的决定
去年11月,京东宣布将于12月31日正式关停拍拍网服务,快刀斩乱麻式的关停拍拍让京东财报一下子因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而带来25.7亿元亏损。此前,在京东刚刚并购腾讯电商业务时曾对拍拍有些许期待,刘强东曾派遣京东标志性人物之一的蒉莺春带队组建新拍拍,不过14年7月京东发布新拍拍战略时遭到了广泛的质疑,新拍拍与京东原有POP业务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这为后来的拍怕关闭埋下了伏笔。
一年之后,蒉莺春正式卸任吹响了新拍拍战略全面失败的前奏,四个月之后的去年11月,在发布Q3财报之前,京东正式宣布关停拍拍网服务。从Q3财报来看,当季整个京东GMV为1150亿,而拍拍仅为京东贡献40亿元的GMV,占比不到3.5%,同期整个阿里GMV为7130亿元,其中淘宝是4380亿元,占比61.4%。
从C2C业务GMV的绝对值上来讲,拍拍与淘宝有着巨大差距,已不存在赶超的可能性,前者甚至不及后者的零头;而拍拍对京东的贡献值也要远远小于淘宝对于阿里重要性,也就是说对京东而言,拍拍实际上早就是可有可无的业务;另外在电商发展方向上,C2C增速放缓,B2C成为主流也是业界共识,京东不可能主动的将B2C的流量导给拍拍业务。
所以对于京东而言,无论从哪个层面新拍拍都是鸡肋业务,既不能带来明显的收益提升,也不能对淘宝构成竞争威胁,反倒还因假货、刷单,以及扰乱B2C业务的市场秩序而影响京东的政策发展。
京东高估了拍拍的价值,腾讯的烂账由京东买单
京东一直都想挑战阿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关停了C2C业务之后,京东近期又开始谋划在B2B领域做点什么。此前京东只有B2C业务,在C2C和B2B市场根本没有成行的业务产品可以拿出来与阿里竞争,所以当时腾讯乐于把拍拍与易迅打包作价入股京东,京东也自然乐于接受,因为对于当时的京东而言根本没有自建C2C平台的契机,直接承接腾讯多年来打造的拍拍品牌可以抹平京东直接向淘宝发起C2C挑战的产品门槛。
实际上,当时腾讯已经意识到电商业务难以推进,尤其是拍拍在当时已经与淘宝有着巨大差距,并且呈现日渐式微的发展态势,此前拍拍一直拖累腾讯,是腾讯手中最大的一笔包袱式的烂账,将拍拍作价转手给京东是腾讯在电商领域最为正确的市场决策。
京东当时高估了拍拍的市场价值,所以才花了不少精力制定了新拍拍战略,最终事实证明京东因错估C2C市场形势而造成了额外损失。若算上此前几个季度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以及正式关停时带来的25.7亿的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京东为腾讯拍拍这笔烂账花了几十亿的买单费用,而腾讯却因投资京东赚翻了。
要知道当初腾讯入股京东时除了注入电商业务外,额外只支付2.14亿美元现金,现在看来腾讯出的这点钱都不够拍拍关停为京东带来的资产减值,拍拍这个烂摊子算是砸在京东手里了。当然,腾讯对京东的意义不能只看拍拍这块业务,虽然拍拍为京东带来了损失,但腾讯当初作为京东的基石投资人为稳定京东股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关停拍拍也解决不了京东亏损问题,警惕资本撤离现象
在回到京东Q4财报上来,整个Q4京东亏损76亿人民币,而关停拍拍造成的资产减值只有25.7亿,也就是说另外50亿的亏损并不是出自拍拍。此前每个季度京东都承担收购腾讯部分资产与业务产生的相关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这也被用来当做解释京东不盈利的一个借口之一,实际上很多公司同样都要承担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拍拍并不是造成京东亏损的主要问题,而今后拍拍也不会再对京东财务构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