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最佳拍档之醉街拍档 口碑扑街、保底全亏,这届暑期档怎么了?",主要涉及到最佳拍档之醉街拍档方面的内容,对于业界科技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去年暑期档的“票房狂欢”和“国产爆款”,让人们更加看好今年的暑期档。然而,从年后开始,电影票房市场并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票房滑坡、史上最挤、口碑扑街、保底失败、...

去年暑期档的“票房狂欢”和“国产爆款”,让人们更加看好今年的暑期档。然而,从年后开始,电影票房市场并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票房滑坡、史上最挤、口碑扑街、保底失败、大片爆发力不足,成为了2016暑期档的代名词。
暑期档即将结束,狂欢过,低迷过,更为重要的是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中国电影通过更多元、更有质量的作品来做大盘子,或许才是应有的期待。
票房预冷,观众不买账还是影片质量不行?
艺恩智库数据显示,暑期档整体票房为124亿左右,与去年的124.7亿基本持平,增幅降至个位数,创近9年增幅新低,成为2008年以来暑期档低点,上一个增幅“遇冷期”出现在2012年,同比增幅为9.72%。
暑期档观影总人次为3.73亿,相比去年的3.55亿,上涨了5.1%。总场次1930万场左右,相较于去年的1416万场,上涨36.3%。观影人次增幅仅为场次增幅的约1/7,可见,“小镇青年”聚集的三四线市场增速放缓,人口红利逐渐消退。
此前“娱乐独角兽”报道过,2016年电影行业的票补总量相对2015年减少了一半以上。不少人将暑期档票房惨淡的罪魁祸首归因为票补。但据艺恩智库数据,2016年暑期档平均票价为33元,是近几年新低,在各级票仓中,平均票价基本和城市经济消费水平相符。
另外,猫眼电影数据显示,今年8月暑期档电影的平均评分为5.78,同比去年的7.06低了20%。整个档期进口片票房第一的《魔兽》,豆瓣评分为7.9,国产片票房第一的《盗墓笔记》为4.9。而去年档期进口片票房第一的《侏罗纪世界》为7.7,国产片票房第一的《捉妖记》为6.9。
显然,票补对于暑期档票房的影响相对有限。整个暑期档,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寥寥无几,观众口碑不足,电影质量无法促成如《大圣归来》般的“自来水”。
青春片整体“扑街”,港式警匪片撑起半边天
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爱情》上映后,青春片便在三年内迅速成为了电影票房中的一支主力军。然而从今年暑期档的几部青春片来看,无论是口碑还是电影票房都遭遇了“集体滑坡”。
在电影评分上,没有一部影片的豆瓣评分超过6分。在电影票房上,《致青春2》的3.37亿已经是青春片的冠军。根据猫眼电影数据,今年9部青春片共计10.2亿票房,而去年6部青春片就已经达到了11.8亿的票房。
论其下滑的原因,最根本在于同质化的创作倾向,让观众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大打情怀牌的青春片耗尽“功力”。采用“小鲜肉+IP”的创作模式,寄希望这些曾经的“王牌”再次称霸市场,显示已经不能满足观众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观影趣味。
不过今年几部港片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三人行》在6月24日率先上映,面对《独立日:卷土重来》、《惊天魔盗团2》等好莱坞大片的夹击,票房依然过亿。而7月份的《寒战2》获得了6.78亿的票房同样表现不俗。
《使徒行者》在8月份上映,虽然当时并不被大多数人看好,但是在票房上领跑《微微一笑很倾城》这匹同档期公认的“黑马”,连续多日成为8月末单日票房华语影片的冠军,目前票房为5.78亿。

前几年港片“北上”,一度水土不服,被人诟病,而青春片在内地票房市场大行其道。从今年的暑期档来看,二者地位似乎发生颠倒。青春片势头不足,港片后来居上。
国产大片失灵,“遇保即亏”太伤心
今年暑期档共上映了100部影片,堪称“史上最挤”,其中票房过亿的影片共24部。但是今年暑期档万众期待的超级IP《魔兽》仅拿下14.7亿的票房,而国产冠军归属于《盗墓笔记》,目前票房为9.86亿,同比去年,爆款减少,大片的爆发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