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3万亿背后 阿里巴巴正在造一台“全球通用计算机”",主要涉及到方面的内容,对于业界科技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在创立阿里巴巴的时候,马云可能没有想过,这家公司今后会对互联网技术发展有如此重要的影响。 3月21日,阿里巴巴中国零售交易市场2016财年商品交易即时总额突破三...
在创立阿里巴巴的时候,马云可能没有想过,这家公司今后会对互联网技术发展有如此重要的影响。
3月21日,阿里巴巴中国零售交易市场2016财年商品交易即时总额突破三万亿元人民币,沃尔玛用了54年达到这个数字,阿里巴巴只用了13年。在3万亿的背后,阿里巴巴正在造一台“全球通用的超级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已经服务了60多个国家的180万家企业。云计算大数据是阿里未来十年的核心战略之一。
技术拓展商业边界

“再不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再过几年淘宝就完蛋了。”2008年,刚刚加入阿里巴巴的CTO王坚对马云说的话,曾被不少人视为“忽悠”。
当时阿里的IT工程师们还在为一个宏大的问题而苦恼:当时的交易规模已经超过了全球传统软硬件巨头的技术极限,耗资巨大却无法解决问题。
电子商务爆发式增长,人类社会从未有过如此规模的商业交易在一个互联网平台上进行,阿里的工程师们站在了人类从未踏足的领域,没有人能提供可参考的技术或者方案。
“我们把全中国最知名的顶尖的DBA(数据库管理员)请到公司,一个晚上一张报表都做不出来,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包括IBM、微软,能够为我们提供一整套的技术服务。”阿里巴巴技术专家接受财新采访时回忆。
商业的车轮不停往前滚,秒杀、大促、双11......电子商务让市场充满了想象力,但各类营销活动却成为阿里工程师的“紧箍咒”,因为当时的IT架构没办法提供商业需要的弹性。
“为了准备一次秒杀营销,从社会采购到安装部署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IT系统宽容量的过程,但半年以后,这项业务几乎已经不存在了。”这位阿里巴巴技术专家说。
“阿里应该尝试用PC技术替代小型机技术。”在一次内部讨论中,现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风险官的刘振飞和阿里技术保障部DBA周宝方提到,用便宜的Commodity PC替换掉过去昂贵的硬件设备,并采用大规模分布式架构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
这个提议后来被正式写了下来,“阿里再也不购买小型机。”
“去IOE(在IT设备中去除IBM小机、Oracle数据库及EMC存储)”也由此得名。阿里技术发展策略逐渐从“商业软件”发展到自主技术和云计算构成的综合技术服务能力。
建造“全球通用计算机”
如果把时间轴快进到现在,8年前阿里工程师们的“紧箍咒”已经不复存在。
2015年双11中,最多每秒有14万订单创建,每秒8.59万笔支付,这一结果建立在阿里云与淘宝、天猫、支付宝共同构建的全球最大规模混合云之上。雄辩地证明了这一技术道路的成果。
但放在8年前,提出这项技术运动并且推进下去,无疑是战略家的勇气和决心。毕竟当时,也只有Google和Amazon在投入这项技术的研发,后者去年才在财报中披露云计算业务的收入。
淘宝是首先推行“去IOE”战略的业务部门之一。到2013年7月10日,淘宝重中之重的广告系统的Oracle数据库全部下线。同年,阿里集团最后一台IBM小机在支付宝下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