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医美O2O融资破冰,但「更美」却陷入了刷单困境",主要涉及到o2o,更美方面的内容,对于业界科技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人生最尴尬的事情莫过于,「你曾经所厌恶鄙视的事情,最后你却不得不为之」。对医美O2O平台更美来说,这句话或许就是当下最适合的写照。曾几何时,更美表达了对&ldq...

人生最尴尬的事情莫过于,「你曾经所厌恶鄙视的事情,最后你却不得不为之」。对医美O2O平台更美来说,这句话或许就是当下最适合的写照。
曾几何时,更美表达了对“商家刷单”行为的深恶痛绝,他们会严格跟踪每一个用户设备的消费轨迹,刷单一经发现就封锁设备号,商家下线。但或许是因为资本的裹挟,更美近期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和数据作假漩涡之中。
相关媒体报道称,在一段采访更美合作医院的录音中,更美的合作医院工作人员透露,更美与医院的对接人会要求医院自己给自己拍单,一个月的拍单数量会达到30-50单。而在更美平台上有大量万元以上手上类项目,预约价只有50元,这意味着医院只需要付出2500元就能刷50单,而这就给平台创造出了100万的交易额。
不久前,更美宣布成功实现一周销售额过亿,如果此次刷单确实属实,那么无疑也给这个销售额的真实性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医美频获融资,但眼下却独缺更美
根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医疗美容市场实现产值已达4000亿元,预计年增长率为30%,到2019年将达到8000亿元市场规模。医疗美容是整个医疗行业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部分。但其实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资本寒冬之下,医美行业普遍感觉到了一股「钱不太好拿」的寒潮。
亿欧网曾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在2014年到2015年上半年,移动医疗市场过于受热捧所致。很多TMT的投资方将互联网典型的烧钱和流量的逻辑照搬到医疗行业,因而催生了“虚火”。然而经过时间验证,烧钱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用户量,但在用户粘性和活跃度方面的提升表现平平,性价比并不高。认识到这一点的投资者开始更加注重实效,即公司到底能不能产生实际营收。”
而在刚刚过去不久的3月,医美行业终于破冰,迎来了一个爆发的春天。四家医美O2O平台相继宣布获得融资。资本的加速介入,使得医美行业洗牌正在加速,行业也由此提前进入成熟期,而这也意味着我们熟悉的价格战也将要开始蔓延到医美行业。
3月21日,美黛拉宣布已于去年完成1200万美元B轮融资,由IDG资本和平安创投领投,A轮资方高榕资本跟投。3月22日,悦美CEO向小琴发布内部信透露公司已经完成B轮融资,并将接下来重点打通线上和线下。3月23日,美丽神器获得海外医疗和互联网产业基金Sky View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3月24日,新氧也宣布完成C轮5000万美元融资,投资机构包括优壹品、腾讯等机构。
医美O2O平台很大程度走的是一种社交分享+电商的模式,他们将大量目标用户圈起来,然后再把这些流量导入到线下机构。如同当年的团购大战一样,这种基因决定着,医美O2O平台很多时候会有一个「低价」的特质。这种低价路线对医美O2O平台其实是无法持久的,所以医美O2O平台都面临着走向线下的阵痛,而这背后势必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支撑。
医美领域,更美的主要竞争对手都在3月宣布获得融资,这对一家励志要成为「医美及消费医疗服务平台」的创业公司来说,其实是相当痛苦的一件事。伴随着各家纷纷获得融资,价格战很可能会一触即发,是否拥有充足的弹药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更美在市场上的地位。而去年7月获得融资已超过大半年时间,此时的更美迫切需要引进一笔新的融资。
「周销售过亿元,拉新过40万」,这是不久前更美创造出的一个业界神话,但短时间对外的数据前后矛盾让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存在很大疑问。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数据整理,2015年1月更美宣布月交易额3000万,且每周增长50%;8月中宣布周交易额过亿,但几天之后这个数字又变成了5000万。2016年初又宣布15年全年交易额5亿。这些数据从逻辑上确实无法自圆其说,其中又尤其以“周交易额过亿”最为惊人。这也从侧面证实「刷单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