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源码.NET源码PHP源码JSP源码JAVA源码DELPHI源码PB源码VC源码VB源码Android源码
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科技 >> 肤浅的“网红”思维就是一种文化陷阱

肤浅的“网红”思维就是一种文化陷阱(1/2)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16-04-26     关键词:思维,一种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肤浅的“网红”思维就是一种文化陷阱",主要涉及到思维,一种方面的内容,对于业界科技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2016年初,网红成了国内互联网最热门的名词之一,随之而来的是网红现象的热议、网红经济的萌发以及网红概念的热捧与追逐。渐渐地,人们发现这个名词开始变味、走样,就...

换一种思维,一种思维方式,公务员一种思维,读书是一种思维,投资是一种思维,换一种思维作文,换一种思维的事例,写作就是一种思维,换一种思维成功的事例,读书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关于换一种思维的作文,换一种思维更重要,一百单八种思维,换一种思维方式生存,创新是一种思维方

2016年初,网红成了国内互联网最热门的名词之一,随之而来的是网红现象的热议、网红经济的萌发以及网红概念的热捧与追逐。渐渐地,人们发现这个名词开始变味、走样,就如同前两年的“互联网思维颠覆论”、“粉丝经济说”一样,“网红”一词变得不再单纯。

网红不同于明星,其起源于互联网草根文化在Web2.0时代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新的万维网交互技术与UGC用户原创内容模式的兴起。

在技术与文化的碰撞之下,新事物的衍生本是自然规律,也是件好事,然而逐利心切的资本介入带来了大肆跟风炒作、疯狂鼓吹造势,这让原本尚未成型的网红形态沾染了过度的铜臭而发生变异。在眼球经济的刺激之下,那些轻浮裸露的行为举止、粗俗刺耳的段子言词一时间充斥网上,令人厌恶之极。

有人认为“网红”兴起是网民自发选择的结果,是亚文化跻身主流的趋势。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荒谬幼稚,殊不知任何主流文化都是经历了时间考验才令其经久不衰,而以快速获利、透支价值为目的的“网红”思维,其本质传递了一种扭曲的价值观,焉能持久?

没有人愿意成天听着粗鄙之语过日子,更没有人愿意长期生活在充斥喧嚣与浮躁的环境里。也许有网民第一次看着新鲜,第二次顿觉无味,三次、四次下来,就心生排斥,久而久之,这种毫无营养、涸泽而渔的内容生产,被大众所抛弃只是时间问题。

网民大众对于什么是主流素来有着正确的认识和清醒地判断,历史上那些一次次激励着人们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的人和事从来没有离开过大众的视线。

4月12日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中文微博向中国网民问好,一小时内俘获30万粉丝,几天后粉丝数超过300万,网友戏称霍金拉高了微博用户的平均智商,他老人家才是真正的大网红。

另一个例子是,业界众所周知摩托罗拉因“铱星计划”由盛而衰,但是“铱星”不仅仅是高科技风险的代名词,它也代表了人类不惧艰险征服太空的开拓精神。当年的巨人虽然已经倒下,但摩托罗拉与它的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却依旧激励着后来者。

近日SpaceX在经历了诸多风险与失败后,成功实现海上回收火箭一事,多少让人们看到了昔日的摩托风范,互联网上人们又开始热议人类飞天的进程、未来科技的畅想等等,一时间众说纷纭,百家齐放,雅俗共赏。主流的价值观,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淡化。那些多年前就已借“网红”之势,行圈钱之实的互联网产品内容,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它们的名字?

互联网作为人类讯息的载体,起初的科学家曾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人类知识的外部存储器。因此互联网就像一张白纸,需要更多积极乐观、崇德向善、有素养、有品位、有干货的内容来滋育生态。网红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以传播造势、渠道变现、快速赚钱为目的的肤浅的“网红”思维,这种风气的助长不利于互联网良性生态的建设,更不利于当下热议的内容IP的价值积累。

前漫威主画师曾指出,IP不同于品牌,品牌有生命周期,时间到了就会死亡,但IP不会。一部影视、小说、游戏、动漫作品为什么要花费大量精力去构建其背后的整个世界观、宇宙观和人文环境,因为里面的哲学和价值观才是能够永远活下去的,不会因时代变化和消费者喜好的改变,或是作品形式的变化而枯竭消失。

由此可见,IP的价值在于积累,在于精工细活与不懈雕琢,其形成必然是一个过程,而并非一蹴而就。网红经济纵使有资本依托,其速成的内容和快消的品质也难以成就IP的价值,或者说其本身根本就算不上真正的IP。

相关图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