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启功书法作品欣赏 教你如何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主要涉及到启功书法作品欣赏方面的内容,对于图片艺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这篇文章是历时一个月时间整理出来的,上次发了之后有朋友感觉排版不好配图太少影响观看,故重新整理排版并加了一些配图,希望能有好点的效果。这些文字是为了一个节目准备...
章法是书法作品重要的构成因素和表现手段。章法与笔法、结体一起构成了书法艺术的三要素。这正是书法作为一种艺术门类有别于日常写字的一个重要标志。章法就是安排整幅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既和谐统一;又富于变化,使一幅字显现出整体美的法则。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美,如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意思是,篆书崇尚婉转圆通,隶书须要精巧严密,今草贵在流畅奔放,章草务求简约便捷。不同书体都有不同的形质与情性。苏轼说“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谨”。指的是写楷书时,不仅点画要精到,更重要的是把点画写得和谐、优美、有趣味、有神态,真书写得灵动。就是说,点画中写出使转的精气神来。反过来,“作草如真”,就是写草书绝不能忽略点画,使转中要体现出点画的意味。
书法是创造的艺术,其构件就是虫篆、草隶、八分,各种书体都可以相互借鉴,从而形成视觉美感。但这种创造并不是随意的、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则的。规则之一便是:“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这是孙过庭在《书谱》中对书法章法、谋篇以及布局进行的高度概括。章法、布局,不是大杂烩,其中要贯穿着一种主调,一种统一而协调的风格。落下第一笔,便奠定了一个字的主调,而第一个字也就确定了整篇的主调。主调确定了,便要严格按照相应的章法来完成全篇。章法是书法作品重要的构成因素和表现手段。因此,只有懂得了章法才算是书法,而且每一字每一笔都要按照章法行事才可以,否则就会:“差之一豪,失之千里”这是孙过庭对书法作品中的用笔和布局规范的论述,意思是在用笔上或布局上有一丝一毫的偏差,都会对整篇作品的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孙过庭看来,用笔和布局都是书法的基础。而要想实现笔法布局精准熟练,就必须长期不懈地观察、模拟,把古人用笔的“规矩”了然于胸。而且所有的发挥都应该建立在“规矩”之中,然后才能循序渐进。
“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这句话出自笪重光的《书伐》意思是说书法的精美在于用笔,而书法的巧妙则在于结构。如果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只准建立的是书法的统一之美,巧妙布白创造的则是书法和谐之美。

“布白”是书法艺术的一门修养性的学问。线条之外的空白,其实也是一种“形”,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心灵却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并且也和书法的线条一样,隐藏着某种深刻的情思。“布白”与纸张的原有的“白”相比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使得书法艺术内涵丰富、充实,艺术空间得以延伸,艺术表现力得以增强。笪重光认为:“黑之量度为分,白之虚净为布”意思是在整幅作品中,各字各行各有所占的地位,讲究黑白分布。黑处的实,白处的虚,各安其位。讲究虚实分布要从虚处着眼,正所谓“计白当黑”,实处之妙皆由虚处而生。
人们常常说某某书作高古,某某书作新巧入俗,某某书作格调雅致,某某书作格调不高等等,似乎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有时让人莫名其妙,其实一切风格、性情皆可由形质中察之。
“性情得于心而难名,形质当于目而有据。”这是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对书法作品的性情与形质的论述,形质是指书法形态与质感,以及分行、布白的构成,是书法外在美;情性指人的感性心理世界,是审美、创作与欣赏的内在基础,也是作品的主要意蕴。
虚实分布不仅要看到有字、有行的实处,也要看到无字无行的虚处。临摹时在整体章法上,要注意原法帖的字间行距,奇正关系,润燥疏密等因素。书法创作中“黑之量度”由于真实,相对来说易于把握。而“白之虚净”则需要书家对墨迹进行一种理性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