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码蚁阅读室]网站首页   源码下载   电子书籍   软件下载   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室 >> 图片艺术 >> 启功书法作品欣赏 教你如何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

启功书法作品欣赏 教你如何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7/8)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6/7/17 7:47:34     关键词:启功书法作品欣赏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启功书法作品欣赏 教你如何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主要涉及到启功书法作品欣赏方面的内容,对于图片艺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这篇文章是历时一个月时间整理出来的,上次发了之后有朋友感觉排版不好配图太少影响观看,故重新整理排版并加了一些配图,希望能有好点的效果。这些文字是为了一个节目准备...

提到书法的美,就不能不说草书的动势之美。索靖的《草书势》对用结体的变化来表现动态美作出了如下描述:“骐骥怒而逼其辔,海水窊窿扬其波”以及“玄熊对踞于山岳,飞燕相追而差池”草书结体就如奔跑中的运动员一样,竭力打破平正稳定的体势,或上体前倾,或上部后仰,这种前倾或后仰打破了平正稳定而产生了动态美。

索靖笔下草书动感产生了势不可挡之势,象暴怒的骏马要挣脱缰绳不可遏止,如大海中的波涛汹涌澎湃;其力度的强大,如两只搏斗中对抗的黑熊。当我们被古人这些华丽的辞藻所迷惑时,如果站在视觉体验的角度来理解这段描述,心胸就会豁然开朗起来。

唐代张彦远在《书法会要》中说“真则字终意亦终,草则行尽势未尽。”意思是说,楷书一个字写完了,势尽意也完成了,可谓“一字已见人心”,可是连绵草书则不然,势未尽而意也未尽。草书的行书方式更为自由飞扬,更适合充分表现书家的情感;也正是这是草书形态中所具有的生命力、运动取向感的表现。塑造了草书生生不息的韵律,使人们关注其美。

唐代的韩偓也曾用:“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来评价怀素的草书。“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是说怀素草书中的点,好像怪石正在向秋涧奔走。竖和钩,真像枯藤挂在古松上。两句中虽只点出点、竖和弧钩这些个别笔画,但却依然可以让人想象到那种运笔时饱满、刚劲、浑厚的效果。无一字不飞动,无一字不活泼,体现了狂放、豪纵的气韵。甚至让人担心“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如果把写了字带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龙,游到水里去了。

三国时的曹植在《洛神赋》中也有“竦轻驱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的生动描写,意思是耸起轻灵的身躯象仙鹤一样欲飞还留。

 教你如何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 草书的书法形态所形成的一个连绵不绝、气韵灌注的统一的整体的审美意象,造就了草书强烈的动势感,而“势”则是草书形态运动和力的表现,草书之美也正来源于此。 “邈若嵩岱之峻极,灿若列宿之丽天。”这句话出自王珉专门描述行书的书论《行书状》。就是用山岳和星空等具有气势的形象来表达行书给予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王羲之在用笔赋中也有相关的描述如:如长天之阵云,如倒松之卧谷。象长空的云阵,象斜松卧山谷。时滔滔而东注,乍纽山兮暂塞。 时而滔滔向东流,忽然被群山短时阻塞。射雀目以施巧,拨长蛇兮尽力。 射雀的眼睛用技巧,拔长蛇用尽力气。

书法的最终目的在于抒情。情感是通过创造文字的外在形式结构表现出来的,因而书法的线条、结构便是情的形象。

唐代张怀瓘认为:“楷书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书使转为形质点化为性情”他告诉我们楷书书要善于使用使转的笔法,否则写出来的字会显得呆板,而草书则要注重点画,否则会使作品缺少性情,也就少了势、缺了美。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这两句话是李白用来评价怀素草书的话。草书是融抒情性与音乐感于一体的书体,它最能体现书者的创作激情,要求书家有快马入阵般的气势,更需有“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的磅礴。

 教你如何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 而怀素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程度,则是其练字刻苦,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洗毛笔的水多的可以容下几千里大的北溟只鱼,而用笔之多足可以杀尽中山的兔子。正是这些才使得怀素的草书:“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孙过庭也认为只有当一个人“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时也就是修养和技巧达到完美结合,心手和谐双畅;笔墨不作虚动,下笔必有章法的时候写字才能如行云流水,也才能让由笔画组成的文字活脱脱跃然纸上。

启功书法作品欣赏相关图片

启功书法作品欣赏相关文章